引诗词入文,作文更出彩
文章字数: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里的璀璨瑰宝,蕴含着广阔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理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库。写作时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不但能从形式上增添作文的文学气息、丰盈作文的语言表达,使作文文采斐然,还能从内涵上增强作文的语言力量、丰厚作文的艺术底蕴,进而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作文的主题、思想和情理。
总览现阶段中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与应用现状,“重积累,轻应用”“只会一板一眼背记,不会灵活用之以文”的现象十分突出,以致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完成考试时的填空题和默写题,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那么,如何引诗词入文,即在现代文写作中巧妙地引入古诗词名句,进而使作文语言精彩而有神韵呢?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中学生易于掌握的三种方法,以期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启发。
直接引用古诗词
此法最为简单,就是引用完整的古诗词名句阐述作文将要表达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等。基本套用格式为:古诗词名句+阐述(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精神品质)。
例如:生命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生命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乐观;生命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果敢。
这段话直接引用了三首古诗名句,并逐一简要概括了诗句的思想内涵,一线贯通、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生命的多元内涵,格式工整、富有气势、催人奋进。
迎着扑面而来的山风,望着脚下此起彼伏的山峦,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勇敢地战胜失败,就一定能登上胜利之巅。
这段话紧扣作文“战胜困难,终于爬上山顶”的叙事内容,完整引用了一句古诗名句表达了登山感受,接着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了学习,画龙点睛地升华了主题思想。
裁剪拼用古诗词
就是根据作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所需,对古诗词名句进行裁剪分割,重新组合成一句话,重构诗词画面和意境。基本套用格式为:古诗词关键词句+阐述(意象、意境等)。
例如:有人赞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岩中劲竹,有人赞美“宁可枝头抱香死”的篱边瘦菊,有人赞美“零落成泥碾作尘”的野外红梅,但我想赞美“四时不改色苍苍”的你——雪后松柏。
这段话遴选了四个同类意象,采用了“典型诗词名句+意象阐述”的格式,对名句进行了剪裁重组,突出意象的生长环境,既在对照中自然引出了作文的描写对象,又鲜明简洁地点出了作文主题。
这一刻,我觉得老师对我们的爱既像一场“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又像一缕“能开二月花”的春风,拂去我们心底的阴云,唤醒我们向上的力量。
这段话紧扣作文抒写对象(师爱)与诗词描写对象(春雨、春风)两者特征上的共通之处,对诗词名句进行了剪裁重组,化无形为有形,使师爱特征鲜明突出,使作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
解读化用古诗词
就是采用现代语言对古诗词名句所描绘的画面、氛围、情境等进行切中肯綮的解读和生动形象的艺术重构。此法要注意保持与原诗意境、风格的和谐统一。
例如:美是什么?美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是那静立墙角的几枝寒梅,美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是那化作春泥呵护花儿的点点落红……
这段话艺术解读和重构了一组经典诗词名句所描绘的画面,诗意诠释了“美”的丰富内涵。典雅隽永的语言尊重和保留了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氛围,让浓郁的唯美之风扑面而来。
思念让诗圣杜甫感叹故乡月明,思念让女词人李清照瘦比黄花,思念让边塞诗人岑参纵然壮士暮年依然遥望故乡,思念让爱国词人陆游即使僵卧孤村依然梦回疆场……
这段话同样是对一组经典古诗词的解读化用,紧扣意象、行动等用于抒情达意的载体,借助丰富的想象进行了生动还原,化抽象为形象,让古人对“思念”的诗意表达历久弥新。
引用时注意
以上三种“引诗词入文”的作文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增强语言文采上可谓“殊途同归”。此外,三种方法在应用时都要注意以下三点:
循需引用,忌“滥”。要紧扣作文的内容主题以及语言表达所需引用古诗词,坚持宁缺毋滥。此外,可在开头、中间、结尾甚至题目等任一位置引用古诗词,但不必处处用之,否则容易造成泛滥、堆砌之感。
有章有序,忌“乱”。在同时引入多句古诗词的时候,要注意不同诗词之间的排列顺序,应以促进语言表达为出发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到理的逻辑关系,切忌杂乱无序、没有章法。
融会贯通,忌“固”。一首古诗词的主旨往往是丰富多元的,只有深入发掘其与作文主题之间的共通之处,才能对选取何种引用方式做到信手拈来、活学活用,有效避免固守成规、以词害意。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诗词入文的作文方法表面上看似可以简单套用,但深层次挑战着作者的文学修养和语用习惯。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多背诵积累古诗词、多实践运用古诗词,驱动学生拥有丰厚广博的文化底蕴、敏锐精微的解读视角、熟能生巧的引用能力,才能把引诗词入文的作文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作文语言的精彩绽放。
总览现阶段中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与应用现状,“重积累,轻应用”“只会一板一眼背记,不会灵活用之以文”的现象十分突出,以致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完成考试时的填空题和默写题,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那么,如何引诗词入文,即在现代文写作中巧妙地引入古诗词名句,进而使作文语言精彩而有神韵呢?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中学生易于掌握的三种方法,以期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启发。
直接引用古诗词
此法最为简单,就是引用完整的古诗词名句阐述作文将要表达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等。基本套用格式为:古诗词名句+阐述(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精神品质)。
例如:生命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生命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乐观;生命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果敢。
这段话直接引用了三首古诗名句,并逐一简要概括了诗句的思想内涵,一线贯通、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生命的多元内涵,格式工整、富有气势、催人奋进。
迎着扑面而来的山风,望着脚下此起彼伏的山峦,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勇敢地战胜失败,就一定能登上胜利之巅。
这段话紧扣作文“战胜困难,终于爬上山顶”的叙事内容,完整引用了一句古诗名句表达了登山感受,接着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了学习,画龙点睛地升华了主题思想。
裁剪拼用古诗词
就是根据作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所需,对古诗词名句进行裁剪分割,重新组合成一句话,重构诗词画面和意境。基本套用格式为:古诗词关键词句+阐述(意象、意境等)。
例如:有人赞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岩中劲竹,有人赞美“宁可枝头抱香死”的篱边瘦菊,有人赞美“零落成泥碾作尘”的野外红梅,但我想赞美“四时不改色苍苍”的你——雪后松柏。
这段话遴选了四个同类意象,采用了“典型诗词名句+意象阐述”的格式,对名句进行了剪裁重组,突出意象的生长环境,既在对照中自然引出了作文的描写对象,又鲜明简洁地点出了作文主题。
这一刻,我觉得老师对我们的爱既像一场“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又像一缕“能开二月花”的春风,拂去我们心底的阴云,唤醒我们向上的力量。
这段话紧扣作文抒写对象(师爱)与诗词描写对象(春雨、春风)两者特征上的共通之处,对诗词名句进行了剪裁重组,化无形为有形,使师爱特征鲜明突出,使作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
解读化用古诗词
就是采用现代语言对古诗词名句所描绘的画面、氛围、情境等进行切中肯綮的解读和生动形象的艺术重构。此法要注意保持与原诗意境、风格的和谐统一。
例如:美是什么?美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是那静立墙角的几枝寒梅,美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是那化作春泥呵护花儿的点点落红……
这段话艺术解读和重构了一组经典诗词名句所描绘的画面,诗意诠释了“美”的丰富内涵。典雅隽永的语言尊重和保留了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氛围,让浓郁的唯美之风扑面而来。
思念让诗圣杜甫感叹故乡月明,思念让女词人李清照瘦比黄花,思念让边塞诗人岑参纵然壮士暮年依然遥望故乡,思念让爱国词人陆游即使僵卧孤村依然梦回疆场……
这段话同样是对一组经典古诗词的解读化用,紧扣意象、行动等用于抒情达意的载体,借助丰富的想象进行了生动还原,化抽象为形象,让古人对“思念”的诗意表达历久弥新。
引用时注意
以上三种“引诗词入文”的作文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增强语言文采上可谓“殊途同归”。此外,三种方法在应用时都要注意以下三点:
循需引用,忌“滥”。要紧扣作文的内容主题以及语言表达所需引用古诗词,坚持宁缺毋滥。此外,可在开头、中间、结尾甚至题目等任一位置引用古诗词,但不必处处用之,否则容易造成泛滥、堆砌之感。
有章有序,忌“乱”。在同时引入多句古诗词的时候,要注意不同诗词之间的排列顺序,应以促进语言表达为出发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到理的逻辑关系,切忌杂乱无序、没有章法。
融会贯通,忌“固”。一首古诗词的主旨往往是丰富多元的,只有深入发掘其与作文主题之间的共通之处,才能对选取何种引用方式做到信手拈来、活学活用,有效避免固守成规、以词害意。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诗词入文的作文方法表面上看似可以简单套用,但深层次挑战着作者的文学修养和语用习惯。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多背诵积累古诗词、多实践运用古诗词,驱动学生拥有丰厚广博的文化底蕴、敏锐精微的解读视角、熟能生巧的引用能力,才能把引诗词入文的作文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作文语言的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