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以劳动教育促进终身学习
□张玉胜
文章字数:
  “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既要避免‘有教育无劳动’的现象,也要避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文君说。那么,如何做才能让高校的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大学生又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呢?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中还存在着哪些困难?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科研优势?
  “德智体美劳”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和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劳动课也被相关教学大纲列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劳动教育并非是一个新的观点,它由来已久,有着充分的意蕴与外延。劳动教育的内容也涵盖劳动观念树立、劳动精神培育、劳动习惯养成等方面。由于学业压力和文化课考试的指挥棒效应,“劳动课”教学常常被虚化或边缘化,以致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仍缺失该有的劳动观念和基本动手能力。
  在校园“五育”中,“教书育人”是其统领各方并贯穿始终最根本的教育宗旨。而“劳动教育”课则具有实践性和教育性的双重特点。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希望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认知劳动、体验劳动并由衷热爱劳动,而且能从劳动实践中获得教益与启迪。劳动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并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紧密相关。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和热爱劳动的价值观,这就是德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思考其原理与奥秘,并努力改进与提升劳动效率时,劳动教育就成了智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能的作用,其功能就相当于体育;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关于劳动的美的成果时,劳动教育就不失为一种美育。要在认识上形成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相融合的观念,让德、智、体、美成为劳动教育广阔的舞台。
  透过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关联性和综合性特质,人们更能深刻认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劳动课教学的具体操作中,不能徒有其表、敷衍了事,仅仅为完成任务而授课,而应该有更具体验感和深入思考的空间,让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这应该是劳动教育课设置的初心与落脚点。
  回望当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其面临的困境就是不少大学生既缺少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又不屑于从最基本的劳动教育做起。
  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如果说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劳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高校劳动教育则注重培养大学生将来从事复杂劳动的能力,劳动教育有了更多脑力劳动的成分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关注。因此,相较于中小学教育,高校的劳动教育应该是真正对接到学生就业且经过了持续训练的全过程育人,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劳动过程;既要提高其基本生活的劳动能力,更要培养大学生不惧劳累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让他们深层次理解劳动的意义;要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科实践在学校就能落地;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不经常体验到的挫折,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应变能力。只有通过劳动教育充分历练的学生,才能在社会上较快适应,懂得奋斗的可贵。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