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杖 攀登书山
文章字数:
□贺芳军 相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三个层面六大学习任务群,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和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那么,教师如何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读有方法、读有所获、读中成长呢?
一、阅读任务有驱动
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示第一条指出:“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阅读时间。”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首先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整体推进,学校进行整体阅读规划与设计,形成学校“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每个学段、每个年级设置阅读任务和要求。作为各年级语文教师,要明确“整本书阅读”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掌握阅读策略,特别是学生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学过的阅读策略,如预测策略单元、提问策略单元、学会用批注的策略单元、带着目的阅读策略单元等习得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学以致用。
二、阅读课堂有方法
统编语文教材每册均安排“快乐读书吧”栏目,编者意图就是把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落实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快乐”读书。
为此,教师要上好“整本书阅读”三种课:导读课、推进课和分享课,明确每种课型的教学价值和定位,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引领学生实现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导读课”,应起到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制订计划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读封面、看插图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序言、读目录,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书本内容,学会索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促进整本书阅读更加系统化。“推进课”,教师引导学生持续进行整本书阅读,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读进去”。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收获,让学生的持续阅读更有方法,感受到多元阅读思考的快乐。最后的“分享课”,主要适用于学生读完整本书后交流分享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关注学生的阅读表达,让学生“读出来”。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课本剧等,展示与分享整本书的阅读成果。
三、阅读活动有动力
设计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发挥信息技术赋能整本书阅读的作用,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会让学生的阅读更有动力,学生阅读的视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教师在进行六年级《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演讲或辩论,让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在交流研讨中分享感悟,彼此成长。教师还可以开展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评比活动,让阅读思维可视化。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学生阅读的视频、感悟等,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果和快乐,促进学生阅读多元化、纵深化。
四、阅读过程有评价
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示第四条指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因此,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完整的阅读过程,将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任务的落实、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成果的收集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评价。“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或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效果进行适时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互评等;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中进行阅读评价,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学校层面还可以进行学生阅读考级,学期末评选出“阅读小达人”和“书香班级”。
一本书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汲取丰富的养分,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引导孩子们寻找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独特角度,这将助力学生受益一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三个层面六大学习任务群,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和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那么,教师如何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读有方法、读有所获、读中成长呢?
一、阅读任务有驱动
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示第一条指出:“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阅读时间。”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首先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整体推进,学校进行整体阅读规划与设计,形成学校“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每个学段、每个年级设置阅读任务和要求。作为各年级语文教师,要明确“整本书阅读”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掌握阅读策略,特别是学生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学过的阅读策略,如预测策略单元、提问策略单元、学会用批注的策略单元、带着目的阅读策略单元等习得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学以致用。
二、阅读课堂有方法
统编语文教材每册均安排“快乐读书吧”栏目,编者意图就是把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落实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快乐”读书。
为此,教师要上好“整本书阅读”三种课:导读课、推进课和分享课,明确每种课型的教学价值和定位,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引领学生实现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导读课”,应起到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制订计划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读封面、看插图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序言、读目录,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书本内容,学会索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促进整本书阅读更加系统化。“推进课”,教师引导学生持续进行整本书阅读,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读进去”。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收获,让学生的持续阅读更有方法,感受到多元阅读思考的快乐。最后的“分享课”,主要适用于学生读完整本书后交流分享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关注学生的阅读表达,让学生“读出来”。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课本剧等,展示与分享整本书的阅读成果。
三、阅读活动有动力
设计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发挥信息技术赋能整本书阅读的作用,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会让学生的阅读更有动力,学生阅读的视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教师在进行六年级《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演讲或辩论,让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在交流研讨中分享感悟,彼此成长。教师还可以开展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评比活动,让阅读思维可视化。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学生阅读的视频、感悟等,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果和快乐,促进学生阅读多元化、纵深化。
四、阅读过程有评价
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示第四条指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因此,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完整的阅读过程,将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任务的落实、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成果的收集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评价。“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或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效果进行适时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互评等;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中进行阅读评价,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学校层面还可以进行学生阅读考级,学期末评选出“阅读小达人”和“书香班级”。
一本书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汲取丰富的养分,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引导孩子们寻找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独特角度,这将助力学生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