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统编版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选择题命题要旨
□喻文龙
文章字数:
  要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就不能忽视考试导向性功能的发挥。无论是考试内容本身,还是试题题型设计等方面,均应对照教学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其基本指向应当是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强。每年临近期末,小学语文毕业测试卷中必定会出现“选择题”这种题型,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朱作仁先生在《语文测验原理与实施法》中对“选择题”的解释是“要求学生从给定的许多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或几个,然后用标记加以表示。选择题由‘题干’和几个‘选项’组成。题干用来呈现问题情境,可以用直接问句构成。选项就是备择答案。”
  近日一位网友在某小学语文教学研讨群中贴出了一道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选择题,笔者认为该题出得比较好,由此想谈一谈选择题命题的技巧。
  例题: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写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下面选项中不符合这句话提出的抒情方式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C.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D.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这道试题是围绕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语文要素进行命制的,重在考查学生对于抒情方式的理解。试题的“题干”部分借助刘勰《文心雕龙》里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句话作为知识背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二:其一可以是由景物引发情思,这叫触景生情;其二可以是把情思加到景物上去,这叫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有了对“题干”的准确理解,就可以从选项下手来进行各个击破了。命题者给出的四个选项材料基本上来源于课本中的名家名篇中的相关语段,学生对此应该非常熟悉。
  通过比较分析比较得知,选项A是毛主席《七律·长征》中的诗句,作者以山写人,抒发的是革命的豪情壮志;选项B中的句子选自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作者借助自由开花、结果的黄瓜表现了自己童年时期自由自在的情感体验;选项C是围绕天气热这个中心词,通过具体描写的小动物的不同表现侧面烘托出了天气炎热的特点;选项D是史铁生借助泡沫和光线的变化写出了自己期望落空的心理。所以综合来看,答案应为选项C。
   小学语文选择题命题的层次和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所以我们对选择题这种题型的命题也应该是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命题者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依据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科学、合理地命制选择题。
  选择题的命制应注重语言经验的有效积累。我们要重视语言经验的积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是后续“思维提升与发展、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础。我们常见的语言积累题目一般包括准确识记字词的音、形、义,常见常用的成语、俗语的意思,还有经常使用的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等方面。
   例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C.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上面的选择题就是围绕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来命制的,重点考查学生对书名号、逗号、句号、破折号、顿号、省略号、引号、冒号的用法,这些都是大家阅读、书写文章中常用的一些标点符号。命题者借助教材中熟悉的语言材料来加以考查,既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又有助于引导学生积累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达到积累语言经验的目的。
  选择题的命制应注重彰显语言理解与运用。语言运用就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目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当前选择题命题的一种趋势。
  例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 ;是直面挑战,还是 ;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
  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时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A. 落荒而逃 随波逐流恒久平静
  B.恒久平静 随波逐流落荒而逃
  C.随波逐流 恒久平静落荒而逃
  D.随波逐流 落荒而逃恒久平静
  像上述例题,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有利于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感能力和语言经验。
  选择题的命制应注重体现语文实践的分析与综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所以选择题的命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考查。
   例题:下列句子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看到黄果树瀑布,我想到了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从齐腰高到与肩齐平,整整六年。六年间,每天的两声‘老师好’与‘老师再见’,载着我对您不变的情谊”这两句话表达出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眷念与感激之情。
  C.“由于老师的帮助,导致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句话没有语病。
  D.“他家非常穷,穷得都揭不开锅了”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家人穷的程度。
  这道题目就是一个综合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载体,在一道题目里面分别考查了诗句的合理引用、特殊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语病、句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四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把握都需要进行分析与比较,然后综合评判才能得出答案。
  从选择题的命题情况综合来看,今后的选择题命题无疑会从考查某一个知识点的“单一性”向“综合性”过渡;从考查“识记为主”向“理解运用”变化;题干情境的设置从“考试取向”向“梳理探究”转变。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