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中的讽刺韵味
文章字数:
□宋珅
《都市风光》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作为编导的袁牧之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这部清新活泼的都市小品,以其独特尖锐的艺术风格和奇妙新颖的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年上映之初便赢得了电影评论界的一致赞誉。
影片讲述了一对农民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和没过门的女婿准备到上海去,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看了一段西洋镜《都市风光》,电影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都市风光》上映于1935年。影片中呈现出的上海虽然正处在不景气的时候,但外表依然光鲜亮丽,人们对于时尚和服饰的狂热追求丝毫不逊于当下。如圣诞节街头一场,各种“大减价”的广告、五花八门的物品、售货员叫卖声,更有俊男美女穿梭其间,依稀可见如今繁华商业街的影子。
作为“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历来就被视为花花世界,对企图到上海谋生的外地人产生着极大的诱惑。电影《都市风光》借西洋镜中的故事,着力表现的正是这种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音乐处理。
中国电影音乐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走向真正的自觉。袁牧之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曾坦言:“音乐,我想不该是几支主题歌或是几支听厌了的西洋老调所独占的,所以,我试想着能在这里贡献些其他部门的新鲜的音乐。喜剧,我想不该是跌跌打打的噱头或是哭哭闹闹的低级趣味所范围的。所以,我试想着能在这里贡献些能在笑里显现出丑恶的笑料。”正是因了这份自觉,使得《都市风光》中整个音乐,尤其是拟人化音响的运用呈现出了一种风格化,同时也成为了“表现工具之一”,产生了喜剧情节本身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喜剧性效果。如拖欠房租的李梦华不小心把一块银圆落到地板上发出“丁当”的声响并引起了房东老太太的注意,情急之下,他只好用鞋底的口香糖粘住银圆,带着银圆的“当兹”声若无其事地走下楼梯。影片相当夸张地处理了银圆发出的拟人化响声,相当准确地表现出了李梦华唯恐房东老太太发现的滑稽状态,蕴涵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揶揄和讽刺。这没有丝毫对白的一幕戏,仅靠演员的动作、神态、互动与音乐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更被赞誉为颇有表现主义的神韵。又如小芸父亲在当铺里与两个伙计的大声争吵,影片采用了器乐模拟人的声音,极具游戏感,也隐含着现实和人性的讽喻,使得《都市风光》的音乐,实际上同时兼具了电影音响,甚至人物对白的描述功能。
除此之外,影片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独特的构思和表现形式。《都市风光》中的故事并不是直接被叙述的,而是被安排在一个精心构制的西洋镜框架之中:等车的一家人看西洋镜,然而看到的却是他们自己,或者说不幸预知了他们在花花世界中不断沉沦和堕落的过程。因为至少从影片的设置上,看洋片和被看的是同一群人。
影片中的都市,无疑是一个物质和金钱的世界。片头如梦幻仙境般闪烁变幻的霓虹灯,无非商品物质的广告和金钱消费的刺激;高楼大厦的繁华景象,无非物质堆砌而成且昭示着金钱的威力。更重要的是,片中所有人物的故事和生活细节,几乎无不是围绕物质和金钱展开。李梦华与张小云之间的恋爱关系;张小云与王俊三之间的婚姻关系;包括张小云与陈秘书、陈秘书与小婢之间都离不开物质金钱为基础。
只不过,现实生活远没有镜像中那样浪漫,真实的生活环境是:经济衰败、市面萧条、金钱匮乏、物流不畅,即使上一刻腰缠万贯,下一刻也可能倾家荡产,最终难逃掉入金钱与物欲漩涡的下场。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强烈的讽刺,看到电影编导对这个金钱世界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影片以此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大都市畸形的社会生活,生动揭示了小市民阶层人物的停滞和愚昧。在艺术处理上它采用漫画式的手法,把真实的生活描绘和大胆的夸张结合起来,使影片风格清新、活泼,又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尖锐的讽刺力量。
但另一方面,导演选择了对上海这个大都市中几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做戏剧性的呈现,又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于此。《都市风光》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影片中不仅有对小市民世界的讽刺和揶揄,还有更深层次的对其中人物的人性悲悯与同情,如李梦华屡次拖交房租时说着明天就会有钱了,但这样的“明天”却始终没有来临;小云爹为店铺年终周转到处奔波却屡屡遭人白眼……看了都让人心生恻隐,感慨万千。
在讽刺眼光的尽处,饱含人生感慨和人道关怀的温暖目光,成为了这部影片的深层底色。这部物质和金钱世界的讽刺喜剧,不只是都市浮华的讽刺画,更是悲悯人生的抒情诗。如此,《都市风光》才具有一种高贵罕见的人文价值和恒久不朽的艺术韵味。
《都市风光》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作为编导的袁牧之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这部清新活泼的都市小品,以其独特尖锐的艺术风格和奇妙新颖的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年上映之初便赢得了电影评论界的一致赞誉。
影片讲述了一对农民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和没过门的女婿准备到上海去,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看了一段西洋镜《都市风光》,电影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都市风光》上映于1935年。影片中呈现出的上海虽然正处在不景气的时候,但外表依然光鲜亮丽,人们对于时尚和服饰的狂热追求丝毫不逊于当下。如圣诞节街头一场,各种“大减价”的广告、五花八门的物品、售货员叫卖声,更有俊男美女穿梭其间,依稀可见如今繁华商业街的影子。
作为“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历来就被视为花花世界,对企图到上海谋生的外地人产生着极大的诱惑。电影《都市风光》借西洋镜中的故事,着力表现的正是这种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音乐处理。
中国电影音乐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走向真正的自觉。袁牧之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曾坦言:“音乐,我想不该是几支主题歌或是几支听厌了的西洋老调所独占的,所以,我试想着能在这里贡献些其他部门的新鲜的音乐。喜剧,我想不该是跌跌打打的噱头或是哭哭闹闹的低级趣味所范围的。所以,我试想着能在这里贡献些能在笑里显现出丑恶的笑料。”正是因了这份自觉,使得《都市风光》中整个音乐,尤其是拟人化音响的运用呈现出了一种风格化,同时也成为了“表现工具之一”,产生了喜剧情节本身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喜剧性效果。如拖欠房租的李梦华不小心把一块银圆落到地板上发出“丁当”的声响并引起了房东老太太的注意,情急之下,他只好用鞋底的口香糖粘住银圆,带着银圆的“当兹”声若无其事地走下楼梯。影片相当夸张地处理了银圆发出的拟人化响声,相当准确地表现出了李梦华唯恐房东老太太发现的滑稽状态,蕴涵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揶揄和讽刺。这没有丝毫对白的一幕戏,仅靠演员的动作、神态、互动与音乐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更被赞誉为颇有表现主义的神韵。又如小芸父亲在当铺里与两个伙计的大声争吵,影片采用了器乐模拟人的声音,极具游戏感,也隐含着现实和人性的讽喻,使得《都市风光》的音乐,实际上同时兼具了电影音响,甚至人物对白的描述功能。
除此之外,影片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独特的构思和表现形式。《都市风光》中的故事并不是直接被叙述的,而是被安排在一个精心构制的西洋镜框架之中:等车的一家人看西洋镜,然而看到的却是他们自己,或者说不幸预知了他们在花花世界中不断沉沦和堕落的过程。因为至少从影片的设置上,看洋片和被看的是同一群人。
影片中的都市,无疑是一个物质和金钱的世界。片头如梦幻仙境般闪烁变幻的霓虹灯,无非商品物质的广告和金钱消费的刺激;高楼大厦的繁华景象,无非物质堆砌而成且昭示着金钱的威力。更重要的是,片中所有人物的故事和生活细节,几乎无不是围绕物质和金钱展开。李梦华与张小云之间的恋爱关系;张小云与王俊三之间的婚姻关系;包括张小云与陈秘书、陈秘书与小婢之间都离不开物质金钱为基础。
只不过,现实生活远没有镜像中那样浪漫,真实的生活环境是:经济衰败、市面萧条、金钱匮乏、物流不畅,即使上一刻腰缠万贯,下一刻也可能倾家荡产,最终难逃掉入金钱与物欲漩涡的下场。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强烈的讽刺,看到电影编导对这个金钱世界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影片以此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大都市畸形的社会生活,生动揭示了小市民阶层人物的停滞和愚昧。在艺术处理上它采用漫画式的手法,把真实的生活描绘和大胆的夸张结合起来,使影片风格清新、活泼,又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尖锐的讽刺力量。
但另一方面,导演选择了对上海这个大都市中几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做戏剧性的呈现,又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于此。《都市风光》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影片中不仅有对小市民世界的讽刺和揶揄,还有更深层次的对其中人物的人性悲悯与同情,如李梦华屡次拖交房租时说着明天就会有钱了,但这样的“明天”却始终没有来临;小云爹为店铺年终周转到处奔波却屡屡遭人白眼……看了都让人心生恻隐,感慨万千。
在讽刺眼光的尽处,饱含人生感慨和人道关怀的温暖目光,成为了这部影片的深层底色。这部物质和金钱世界的讽刺喜剧,不只是都市浮华的讽刺画,更是悲悯人生的抒情诗。如此,《都市风光》才具有一种高贵罕见的人文价值和恒久不朽的艺术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