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接纳”的孩子才幸福
文章字数:
□陆明丽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实验,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实验中,实验人员随机将一些学生评为优秀,并对这些学生寄予高度期望。这种正向的反馈最终导致这些学生成绩进步很大,且变得十分自信积极。这一效应启示我们,如果你对他人有所期待,可以通过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对方,给予其由衷的赞赏,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份期待或许就会成真。
许多父母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庸,于是消极对待。而接受不是接纳,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任何好的坏的东西都可以被接受,接受过后,我们可能更安于现状。接纳则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父母有信心并期待孩子能够进步和改善。同时,父母也愿意陪伴孩子一同成长,鼓励他们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这种陪伴的力量能够激发孩子更积极地面对困难,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
儿子晚自习回家,我照例给他准备了夜宵,他欢欢喜喜地接过“爱心版”章鱼烧,又乐呵呵地拿出平板,准备享受他的“Happy time(快乐时光)”。
“妈妈,我跟你讲。”他突然说,“我身边的同学都很羡慕我。”
“羡慕什么?”
“羡慕我有这么开明的爸爸妈妈。”他嘻嘻笑着,“我跟他们说我可以和你聊游戏,讲我抽卡的经历,你还会跟我开玩笑。你们也不会总催我做作业,强迫我做我不爱做的事。我有一个同学说他的家长可严肃了,总是和他聊很认真的话题,还爱讲道理。”
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当面夸我了,看着他脸上洋溢的自信与快乐,我无比庆幸,幸而当初没有将留在实验班设定为儿子高一的学习目标,幸而我们选择了接纳他的一切。
(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正面的情感和体验来促进个体的积极心态和幸福感。在家庭中,采用轻松的交流方式、彼此信任的沟通以及给予自由,有助于创造一种松弛而积极的家庭氛围。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其在家庭中感到温馨、安全,进而影响其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
因为中考结束后的暑假享受了太多的“自由”,儿子的高一学习生活简直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骤然加大的学习强度,骤然加快的学习节奏,让一直“轻松学习”的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实验班又高手如云,上课进度远远快于平行班,没有提前“加餐”的儿子,顿时感到处处“捉襟见肘”。考前失眠,考后沮丧,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儿子的焦虑情绪又传递给了我们,于是我们一面安抚他的情绪,一面又因为自己的焦虑情绪将安抚变成了一场争执。整个家都紧绷绷的,好像一只火药桶,随时都有被点爆的可能。儿子的成绩更是一路下滑,到了高一期末,年级排名同入校时相比已经跌了四五百位。
这一次,我没有急于安抚他的情绪,也没有立即查找学习的问题,而是和他一起对未来的学习做了一次认真的规划。我们首先统一了观点:按照目前的成绩,下学期可能无法继续留在实验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平行班的学习节奏也许更适合他,所以无论能不能留在实验班,我们都不要介意。此外,我们确认了假期学习任务——重点突破三门学科。一门优势学科,争取保持并提高优势;一门薄弱学科,不能让它严重地拖后腿;一门喜欢的学科,尽量提高卷面分数。同时,我和爸爸向他保证:我们相信,他选择的学习方式是最适合他的方式,因此,他可以自由安排回家后的学习时间。无论考试成绩如何,我们都会坦然接受,不批评,不评价。如果需要帮助,我们会尽全力支持,除此以外,绝不强行干涉他的学习。
(信任、尊重和自信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强心针。对于孩子而言,来自父母的信任与尊重无可替代,它代表“被接纳”“被认可”,这是培养自尊、自信的基石,也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被接纳”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不是迫切地想要做出改变。如:“虽然你这门课学得不是很好,但是没关系,错得越多,越能发现知识的漏洞,想办法补上这些知识漏洞,下次一定能提高分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我为你的优点感到骄傲,也为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欣慰。”真正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也更容易“自我接纳”,他不因优点而骄傲,不因缺点而自卑。他会用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事物,成为自尊、自信的人。)
高二开学后,儿子果然被分到了普通平行班,但他的学习状态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头部学生”的“压制”,他在数学学科上的优势开始凸显。他主动担任了数学课代表,还常常给周围的同学讲解不懂的问题,这为他在班级里赢得了不错的人缘。他每天高高兴兴地回家,总会和我们交流学校发生的事。他会讲有趣的老师,讲身边的同学,讲他做的一些糗事……
因为高二分班,扔掉了几门薄弱学科,他可以把几乎全部的学习精力放到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学科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他也会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直到弄明白为止。随着知识漏洞的减少,他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成绩也开始稳步上升。第一次月考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但他依旧信心满满,丝毫没有以往的颓废:“妈妈你放心,我知道这次为什么没考好,月考不过是一次阶段性检测,你等着,期中考我一定考好。”
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快乐传递给了我们,使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十分和谐:他分享快乐,我们为他喝彩;他倾诉不满,我们为他打抱不平;他遇到困难,我们鼓励他去挑战。儿子依旧每天笑嘻嘻回家,享受自己的“Happy time(快乐时光)”;依旧在周末呼朋引伴,畅游在他们心爱的游戏世界;依旧参加他热爱的社团乐队,打着心爱的架子鼓……我们始终给予他充分的自由,我们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在家庭关系中保持适当的松弛感是获得幸福的关键。积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情绪管理,以及平和的沟通方式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面。在家庭中,家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关怀彼此,以及共同承担和解决问题,远比陷入互相对抗更为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期中考试凭借数学的优势,他的成绩排名跃居班级第一,年级排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种积极的变化让我们倍感欣慰,更令人高兴的是,他不仅学习上信心满满,还积极参加了不少学校的活动,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脸上的笑容变多了,情绪上的焦虑变少了,通过他每天的分享,我们可以感受到学校生活带给他的喜悦和成就感。当然,他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缺点,不过这一次,我们不再以紧绷的状态去面对,而是以一种松弛的心态去“接纳”,去等待。等待他慢慢成长,慢慢变成他期待成为的那个真正的男子汉。
“妈妈,明天是周末,下午放学你迟一个小时来接我。隔壁班的一个朋友约我放学打羽毛球。”
“好的,儿子,没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实验,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实验中,实验人员随机将一些学生评为优秀,并对这些学生寄予高度期望。这种正向的反馈最终导致这些学生成绩进步很大,且变得十分自信积极。这一效应启示我们,如果你对他人有所期待,可以通过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对方,给予其由衷的赞赏,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份期待或许就会成真。
许多父母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庸,于是消极对待。而接受不是接纳,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任何好的坏的东西都可以被接受,接受过后,我们可能更安于现状。接纳则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父母有信心并期待孩子能够进步和改善。同时,父母也愿意陪伴孩子一同成长,鼓励他们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这种陪伴的力量能够激发孩子更积极地面对困难,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
儿子晚自习回家,我照例给他准备了夜宵,他欢欢喜喜地接过“爱心版”章鱼烧,又乐呵呵地拿出平板,准备享受他的“Happy time(快乐时光)”。
“妈妈,我跟你讲。”他突然说,“我身边的同学都很羡慕我。”
“羡慕什么?”
“羡慕我有这么开明的爸爸妈妈。”他嘻嘻笑着,“我跟他们说我可以和你聊游戏,讲我抽卡的经历,你还会跟我开玩笑。你们也不会总催我做作业,强迫我做我不爱做的事。我有一个同学说他的家长可严肃了,总是和他聊很认真的话题,还爱讲道理。”
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当面夸我了,看着他脸上洋溢的自信与快乐,我无比庆幸,幸而当初没有将留在实验班设定为儿子高一的学习目标,幸而我们选择了接纳他的一切。
(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正面的情感和体验来促进个体的积极心态和幸福感。在家庭中,采用轻松的交流方式、彼此信任的沟通以及给予自由,有助于创造一种松弛而积极的家庭氛围。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其在家庭中感到温馨、安全,进而影响其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
因为中考结束后的暑假享受了太多的“自由”,儿子的高一学习生活简直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骤然加大的学习强度,骤然加快的学习节奏,让一直“轻松学习”的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实验班又高手如云,上课进度远远快于平行班,没有提前“加餐”的儿子,顿时感到处处“捉襟见肘”。考前失眠,考后沮丧,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儿子的焦虑情绪又传递给了我们,于是我们一面安抚他的情绪,一面又因为自己的焦虑情绪将安抚变成了一场争执。整个家都紧绷绷的,好像一只火药桶,随时都有被点爆的可能。儿子的成绩更是一路下滑,到了高一期末,年级排名同入校时相比已经跌了四五百位。
这一次,我没有急于安抚他的情绪,也没有立即查找学习的问题,而是和他一起对未来的学习做了一次认真的规划。我们首先统一了观点:按照目前的成绩,下学期可能无法继续留在实验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平行班的学习节奏也许更适合他,所以无论能不能留在实验班,我们都不要介意。此外,我们确认了假期学习任务——重点突破三门学科。一门优势学科,争取保持并提高优势;一门薄弱学科,不能让它严重地拖后腿;一门喜欢的学科,尽量提高卷面分数。同时,我和爸爸向他保证:我们相信,他选择的学习方式是最适合他的方式,因此,他可以自由安排回家后的学习时间。无论考试成绩如何,我们都会坦然接受,不批评,不评价。如果需要帮助,我们会尽全力支持,除此以外,绝不强行干涉他的学习。
(信任、尊重和自信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强心针。对于孩子而言,来自父母的信任与尊重无可替代,它代表“被接纳”“被认可”,这是培养自尊、自信的基石,也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被接纳”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不是迫切地想要做出改变。如:“虽然你这门课学得不是很好,但是没关系,错得越多,越能发现知识的漏洞,想办法补上这些知识漏洞,下次一定能提高分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我为你的优点感到骄傲,也为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欣慰。”真正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也更容易“自我接纳”,他不因优点而骄傲,不因缺点而自卑。他会用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事物,成为自尊、自信的人。)
高二开学后,儿子果然被分到了普通平行班,但他的学习状态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头部学生”的“压制”,他在数学学科上的优势开始凸显。他主动担任了数学课代表,还常常给周围的同学讲解不懂的问题,这为他在班级里赢得了不错的人缘。他每天高高兴兴地回家,总会和我们交流学校发生的事。他会讲有趣的老师,讲身边的同学,讲他做的一些糗事……
因为高二分班,扔掉了几门薄弱学科,他可以把几乎全部的学习精力放到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学科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他也会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直到弄明白为止。随着知识漏洞的减少,他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成绩也开始稳步上升。第一次月考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但他依旧信心满满,丝毫没有以往的颓废:“妈妈你放心,我知道这次为什么没考好,月考不过是一次阶段性检测,你等着,期中考我一定考好。”
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快乐传递给了我们,使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十分和谐:他分享快乐,我们为他喝彩;他倾诉不满,我们为他打抱不平;他遇到困难,我们鼓励他去挑战。儿子依旧每天笑嘻嘻回家,享受自己的“Happy time(快乐时光)”;依旧在周末呼朋引伴,畅游在他们心爱的游戏世界;依旧参加他热爱的社团乐队,打着心爱的架子鼓……我们始终给予他充分的自由,我们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在家庭关系中保持适当的松弛感是获得幸福的关键。积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情绪管理,以及平和的沟通方式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面。在家庭中,家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关怀彼此,以及共同承担和解决问题,远比陷入互相对抗更为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期中考试凭借数学的优势,他的成绩排名跃居班级第一,年级排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种积极的变化让我们倍感欣慰,更令人高兴的是,他不仅学习上信心满满,还积极参加了不少学校的活动,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脸上的笑容变多了,情绪上的焦虑变少了,通过他每天的分享,我们可以感受到学校生活带给他的喜悦和成就感。当然,他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缺点,不过这一次,我们不再以紧绷的状态去面对,而是以一种松弛的心态去“接纳”,去等待。等待他慢慢成长,慢慢变成他期待成为的那个真正的男子汉。
“妈妈,明天是周末,下午放学你迟一个小时来接我。隔壁班的一个朋友约我放学打羽毛球。”
“好的,儿子,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