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研学旅行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浸润
□陈 铁
文章字数:
  研学旅行是一堂重要的社会实践课,是育人的一个有效手段。现如今开展的研学旅行更具开放性、时代性,有利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国家颁布了多项文件,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确定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性。2017年1月10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2017年11月 20日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这些文件都说明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研学旅行不是旅游,而是一种学习。旅游是观光,研学旅行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与享受。在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时,要把旅行的过程做成对优秀民族文化浸润与享受的过程,这是研学旅行的作用与核心,如果偏离了这一方向就失去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研学旅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选好目的地。我国历史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遍布祖国各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建立了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价值。研学旅行时,要选择这些有浓厚文化背景的地方与景点,不可组织学生去游乐园、普通河湖等缺少文化的旅游景点研学。
  例如组织学生去某地研学旅行,那里有风景秀丽的江河、儿童喜欢的游乐园、动物园等,但是不选择这些地方,而是选择组织学生去珠算博物馆,在里面看到了从古至今的各种算盘,聆听了讲解员的解说,观看了工作人员对各种算盘的操作演示,了解了算盘的发展史,体会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感受了数学文化与优秀的民族文化,培育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是认真备好课。研学旅行是一门社会实践课,不同于旅游,教师要事先认真备好课,要把研学景点的历史人文弄清楚,设计好研学旅行的研学单,让学生知道在旅行中要了解哪些东西,要完成哪些研学任务,使学生在出发前就明白这次活动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提高研学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去“长城”,可从这几个方面去研学:你对长城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长城建于什么年代?为什么要修建长城?长城的建筑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至今雄伟仍在?你想要对即将去长城旅游的朋友说些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他们的?这样会使学生在观光浏览长城时,不仅仅是观光,还促使了他们仔细观察长城的构造特点、用料等,认真聆听导游的解说以及旅客的讨论,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使学生深入了解了长城的历史文化,切身体验到了长城的雄伟,中华民族的伟大。
  三是认真上好课。研学旅行不是旅游,游一游就结束了,它是一门教育课,是课就得上好。首先上好准备课,研学旅行前要教育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加强纪律教育,确保研学旅行中的安全。还要让学生查找研学地点的相关资料,事先了解相关历史人文。其次是认真听解说,在活动过程中,要认真听工作人员或导游的解说,做到边听边观察边思考。最后是上好总结课,研学旅行结束以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总结,完成研学单,相互交流研学心得,进一步回味研学旅行的经历,体会优秀的民族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促进学生人生良好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育中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社会实践的相关要求,适时开展好研学旅行,让优秀民族文化浸润学生心田。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