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承载梦想的轮滑馆
□计玉兰
文章字数:
  李卫娟从小就喜欢轮滑运动,总会想像着自己穿上轮滑鞋滑行时帅气的样子,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她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有一天,她11岁的大女儿和6岁的小女儿看到周围的小伙伴学轮滑时投去了羡慕的眼神,埋藏在心间久违的轮滑梦又闪现在她的脑海,她觉得轮滑是一项阳光、青春、时尚的运动,于孩子们而言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于是,她决定送两个女儿去正规的培训机构学习轮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到处打听哪里有教轮滑的培训机构,可是找遍了整个海宁市也没有一家教轮滑的机构。随后又通过网络查找,终于发现在杭州的武林广场有一家培训机构,她立即给两个女儿报了名,并且每周送她们去学轮滑。看着女儿们训练时开心的样子,她无比欣慰,情不自禁地与女儿们一起学起了轮滑,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轮滑运动的乐趣。
  但是,在广场上学习轮滑,很容易受天气影响,夏天高温难耐,冬天严寒侵袭,尤其是下雨天,训练会被迫中断。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的心中突然萌生了建造一个轮滑场馆的想法。当家里人知道她的想法后都觉得她是不自量力,“你知道建一个轮滑馆需要多少钱吗?老大不小了怎么还会有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面对家人的质疑,她也觉得自己有点痴心妄想,但冷静下来想想又觉得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四处奔走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专业的团队到处考察,依托政府和相关政策支持,前后历时两年半的时间,海宁国际轮滑运动中心正式建成。场馆内基础设施完备,是一个专业的室内轮滑馆。
  有了场馆后,她开始四处发放广告,招收队员组建轮滑队。从一场场海选中挑选出有潜力的孩子,组建成海宁市速度轮滑队。她深知想要让团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天赋的人才和优秀的教练缺一不可,于是,她经过多方打探找到了世界轮滑冠军骆威霖,有意聘请他出任主教练。起初,骆威霖对于留在海宁市任教这件事摇摆不定,因为海宁市轮滑项目刚刚起步发展,而且当时海宁市高水平的轮滑人才较少。知道了骆威霖的担忧后,她多次找骆威霖沟通,告诉骆威霖她会面向全国招收学员,会挖掘更多好的轮滑苗子,并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最终,骆威霖被她的诚意打动,同意留在海宁市任教。
  除此之外,她还为学员们提供了最前沿的轮滑装备,因为学员出门训练或比赛时需要随身携带多套不同功能的轮子,根据不同场地或不同气候更换不同的轮子,她也配备了多位工作人员和医疗康复人员为学员服务。
  在李卫娟的坚守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建成了轮滑馆,让喜欢轮滑的孩子尽情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还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轮滑队伍,团队中有19人入选国家队,30多名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分获各组别全国冠军,2名运动员获亚洲冠军,1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并成功为国家冬季奥运项目输送了优秀人才。李卫娟被评为“体育产业领军人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建造轮滑馆的经历,李卫娟感慨万千:“当我们心怀梦想时就会朝着目标奋勇前进,哪怕追梦的路上困难重重,也会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