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多策并举鼓励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
□顾文革
文章字数: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90后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虹。谈到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王虹认为,大学毕业生择业眼光不要太局限,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认为的好职业,也不要把区域锁定在大城市。上大学是为了更好建设家乡而不是逃离家乡。大学生也可以选择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笔者很赞同王虹同志观点,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有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一部分大学生自视甚高、眼高手低,过分讲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错过了很多工作机会,导致最后无所事事,耗费了大量时间,甚至有的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多措并举、多策并举,扩增大学生就业途径和方式,实行政策跟进、政府给力、部门出力、社会企业助力、大学生自我加力,齐心协力走好大学生就业这步棋。
  转变就业观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2师21团的大学生宋敏发扬老兵精神,勤奋创业。从购买自动抽粪车清理连队旱厕开始,发展环卫事业,将清污业务扩展到团部居民小区。2013 年在兵师团工会团委支持下,他注册成立了第2 师21团首家个人环卫机构——和静县通洁家政服务中心,将清污业务从“小打 小闹”转向规模 化运转。宋敏转变就业观念,立足家乡创业。以环保事业为创业就业突破口,以便民服务家政服务业为工作方向,在自己获得收益的同时治理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带动群众就业的事迹得到了多方认可。2014年 5月4日,宋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组织召开的“我与兵团共奋进,兵团青年群英会”上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的好评。
   发挥本土人才资源
  为防止人才缺位“短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优化西部志愿者就业生活环境的同时,实施本土化人才资源配置措施,通过严格考试解决团场职工子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发挥本土人才资源、乡土情怀的优势调优人才结构,发展兵团优势,为兵团发挥“稳定器、示范区、大熔炉”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力量。
   培养故土意识
  培养故土意识是解决人才匮乏的前提。新疆焉耆县五号渠乡阿伦渠村“访惠聚”工作队与村“两委”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交流座谈,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丰富暑期生活,为了让大学生回乡发展、汇聚人才,做了思想铺垫行为和导引工作。江西农业大学就把服务毕业学员就业、创业作为应尽之责,努力为学员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学员在农村扎根创业。数据显示,所有学员中,创业人员达5121人,致富带头人有4511人,他们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创业突破口,在农村田园大显身手,有力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发挥大学生特长,盘活人才资源,使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人才资源、创富增收能力,这是脱贫致富的一个好举措,值得贫困地区学习借鉴。
   扩大本土就业率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地域行业发展的制约。当地工业发展快,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就业率就高,反之就低。另外,有的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所学专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不适宜,学非所用,毕业后反而到外地去工作。有的想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阅历的制约没有成功,最后还是去打工。所以引导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相关政策,增强观察社会的能力很重要。当地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布局积极兴办当地职业技术院校,强化人才需求的适应度,节约引进人才资本,扩大当地人的就业率,通过就业人数基数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就业无小事,扩展思路,发展人才,各方合力盘活人才。资源办法多些,脱贫致富速度就会快一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会更好一些。就业是民生之基,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笔者希望各地政府和劳动就业部门盘活人才资源的举措再多些,鼓励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同时更希望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点,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在广袤的田野上不负韶华,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