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先做后导”开展劳动教育
□高 敏
文章字数:

  编者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劳动教育承载着新时代党对教育的重要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劳动教育作为传递以劳动获取幸福生活的人生核心素养课程,是融合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学科。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带动新媒体走入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乡村的情感产生疏离,对热爱劳动、从事劳动和农耕生活等劳动课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受到传统课程开展方式的限制,小学劳动课重知识、轻实践现象等问题普遍存在。
  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师,因此“劳动教育”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这正是教师们不断实践反思、补充、总结、改进的教育成果。它矫正了以往教学活动中将劳与德、智、体、美机械划分成各自板块的问题,通过“五育融合”克服“五育并举”在小学劳动实践层面中出现的封闭性和不合理性,进一步明确了“五育”之间的渗透联系,五个部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周边资源,扎根区域文化本位,将“乡土情怀”作为引导资源,结合自然科学,融入体育技能,怀着欣赏美、创造美的期待,引导学生在综合活动中,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层层递进地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思想”“精神”“情感”等内容。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源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尝试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在校内搭建“自然角”,在校外认领“责任田”,开展围绕“自然科学”的劳动教育,将田间地头的普通蔬菜和观赏花卉搬到校园中,从播种、浇水、培土和收获等环节融入劳动课,逐渐改变学生将劳动与体力劳动划等号的认知。
  教师是“自然角”创设的主导者、参与者,高效利用“自然角”帮助学生体验自然的乐趣需要教师“身行立范”,在学生群体中传递积极有趣的种植理念,引导学生对劳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农村的地理位置与环境资源,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比如大棚种植、苹果种植等来丰富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走进大棚,学习蔬菜种植,走进果园,学习剪枝嫁接等。这不仅会使学生在劳动中习得技能,也会间接增加学生参与家庭种植的机会和话语权,使他们加深建设家庭、建设家乡的积极情感。
  家庭劳动教育是农村小学劳动课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家庭教育中包含劳动教育理念,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好。家长、教师和社会在实际家庭劳动中矛盾重重,在劳动观念上各执一词,难以对学生形成统一的劳动教育环境,学生在家庭劳动教育中感到割裂感。部分农村家长对于家庭劳动教育抱有正面积极的看法,同时在生活中时常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但这种认同劳动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口头说教之中,在实际的家务劳动中时刻庇护学生,避免学生从事“危险”“受累”的家庭劳动。家庭劳动教育在实施中受到众多阻力,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理念不健全,影响家庭劳动教育推进。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劳,将学生的全部任务归结在学习文化知识、应对教育考试中,在学生心中树立鄙夷劳动者、唾弃体力劳动的劳动价值观。
  教师要带动、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家庭劳动教育是学生获取生存技能的重要方式。熟练掌握生活技能不仅能为学生节约大量时间,也能让学生学会自律、独立和逻辑思考。同时鼓励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传授合适的劳动技能和安全措施,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收纳整理,在对自己负责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服务意识,认识到这些都是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鼓励学生参与家庭中力所能及的服务,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认可程度,以家庭责任确定主人翁意识。通过家庭劳动教育实践,使学生“知”与“行”有机统一,真正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主、知识与行动双佳的时代新人。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