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符号里的文化自信
文章字数: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从“福娃”到“冰墩墩”再到“雪容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吉祥物的变化,更是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其彰显的也是我们对于本国文化的文化自信。
  作为世界上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中国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
  但我认为,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符号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过去,我们崇尚过洋节,而如今更愿意回到自己的传统节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过去,我们的动漫影视被日漫霸屏,而如今《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融入中国元素的动漫也在不断兴起,让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国漫崛起了”;过去,传统文化只停留于高中课本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这些都提醒着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的瑰宝,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
  国人认可自己的文化,崇尚文化自信本应该是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风浪也是始料未及的。一些平台为了赚取流量与热度,以传播传统文化的名义,对李白和杜甫这样的名人进行污名化。有人借传承传统手艺的名义干扰传承人的生活,甚至连佛学文化都难逃佛媛之手。诸如种种,恶搞的背后其实是人性的沦丧。如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成为赚取名利的工具,那将是何其可悲的事!
  符号不仅是我们传承文化的媒介,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当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洛神水赋》到《舞千年》再到《唐宫夜宴》,河南卫视推出的系列节目均收获了超高的收视率。节目频频出圈靠的不是流量,更不是名人效应,而是贵在制作组对待传统文化的用心与创新。观众不是傻子,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不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进行发展与创新,节目自然不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这样创作出来的符号才能真正展现中国的格局与魅力,这样的符号才能真正作为文化的载体从而传承下去。
  希望你和我,都能接好文化的这一棒,争做文化自信的代言人!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一 吴旖旎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