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人世间》的记忆
□杨 黎
文章字数:

  从小到大读过的书,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读过的《西游记》和《平凡的世界》。后来,也断断续续读过些别的书,却恍惚都没了记忆。近年兴起的以情节为主的小说,读过更是一点印象都没了,倒不是全都写得不好,只是很多情绪、情感、情节类似的比较多,慢慢地反而哪一部都不记得了。
  《人世间》的广泛传阅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电视剧巨大的推广宣传效应。原本是朋友想看这部小说,而书库的管理员也相当上心,好不容易从读者借还的书里凑齐了一整套《人世间》,再加上这个作品的巨大吸引力应该还是拨动了内心那根弦,我也终于埋下头,翻开了这厚厚的书本,不想竟很快就读进去了,虽然没有忘食,却也近乎废寝了。
  书里讲述的早些年代的事,我没参与过,虽听妈妈说过一些,却也没有多深的感悟,慢慢到自己亲身参与过的年代,有些感受也不尽相同。那些年经历的贫苦,妈妈后来跟我讲过,不过当时我年龄尚小,只顾着无忧无虑,并无太多不幸的感受。听妈妈讲过她饿肚子的经历,而在我的记忆里却是没有关于饥饿的内容的。只记得10岁以前很少穿买的衣服,鞋子也都是手工缝制的,穿得也是乐呵呵的。
  那时住的房子也没有什么室和厅,都是一个通间,里面是床,外面是简单的家具,凳子、茶几之类好像都是后来的了,最早的屋子里印象最深的是一把藤椅,我在上面爬过,一两岁的时候吧,笑得像朵花,也从上面狠狠地摔下来过,妈妈后来跟我讲起来的时候依然是心惊肉跳的。那时,我们搬过三次家,都是爸爸单位里的房子,差不多一样的房子,一个通间,一个小厨房,厕所都在院子里。后面两次住的院子里曾经有过壁毯厂和柿饼厂,应该都是时代的产物。而我也没少在厂子里外出现,学过织壁毯,削柿饼,也交过好些比我大好多的朋友,储存了很多回忆,回忆里不见贫苦,只见美好。
  我们那时住的院子在公路边上,离河不远。夏天的时候,除了在院子里爬高上低,在草丛里转来转去,在河边踩软软的细沙,还在路边摆水摊儿,一杯水2分钱,路过的人买杯水,我们得点钱,没有人买,就坐那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竟也不觉无聊。夏日里另一件很让我们开心的事是捉鱼。河里水小的时候,河道里的小水潭就成为我们捉鱼的根据地。用大头针自制的鱼钩基本是没用的,等急了,找个浅水的地方,脱掉鞋子直接下水捞却常常颇有点收获。鱼很小,吃是吃不得的,然而有谁在意鱼呢?都在乎其间的快乐。有时候发了大水,等水退去,河边一些有草的浅水地方就会滞留很多大鱼,捡回家,感觉生活水平立马就提高了。虽然有这些美好,水本身也是很危险的,我在河里玩的时候曾经差点被水冲走,也曾见过洪水翻滚时候的样子,还见过有人拿着大大的笊篱站在河边石头上,打捞从上游冲下来的东西……
  心理学家说我们所有经历过的东西其实都是好好存在记忆里的,有一种遗忘是因为缺了提取记忆的线索。《人世间》勾起了我太多的记忆:架子车、蹦蹦车,家里那辆往返于城里和城郊家中的28大杠自行车,藤编屋顶上偷偷溜进去的蛇和每晚老鼠跑过的声音,家里养的小鸡,门前屋外的一小片儿菜地,偷偷逃出罐头瓶爬到院子里的乌龟,因为贪玩扔掉的大馒头和被教训后的眼泪,冬夜放在门外窗台上的碗里的糖水冰棍……记忆真的是喷涌而出,有些模糊,又无比清晰。
  很喜欢《人世间》,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也因被它牵引出的儿时回忆和由它触发的内心情感,还因为它的文字是比我之前曾经读过或听过的其他作品更让我喜欢的风格,除了现实,还读出了些浪漫,读出了些文艺情怀。长时间的网上碎片阅读和网上消遣占据了我太多的闲暇时间,刷手机刷到了一时的轻松但也刷走了太多光阴,也曾以为充实,也曾以各种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可是当我再开始这样的阅读的时候,才突然发现,之前那些游荡在网上的岁月真的是虚度了。时光不晚,开始继续读书吧!在文学世界里放飞,乘着文字远行。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