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别扫兴
文章字数:
□陆明丽
最近,“我的父母为什么如此扫兴”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扫兴”似乎成了中国式家庭关系的一种顽疾。面对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子女,我们这一代高中生家长又该何去何从?
青春期阶段发生的亲子冲突,大部分源于情绪。很多时候,瞬间的崩溃是因为负面情绪的长期累积。我们都知道有话要好好说,可是在情绪的影响下,很多本该好好说的话,最后却成了冲突的导火索。
好消息是:青春期现象最后终究会过去……
“哈哈哈,哈哈哈……”紧闭的房门里传来儿子微弱,却又清晰的魔性笑声。我知道他又在游戏世界里和他的同学们“相聚”得不亦乐乎。抬头看看时钟,已经晚上11:30,犹豫再三,我还是推开了房门:“11点半了,再过几天就要开学,晚上不能睡太晚。”“好的,妈妈。”儿子的声音里还带着游戏时的欢快,“打完这一局我就睡。”
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无名的火气:“又要等打完一局,每次都是这样回答,最后搞到12点以后才睡。你就不能有一次爽爽快快地答应,马上就睡吗?或者告诉我你早有打算,几点前一定上床?假期里每次劝你你不听,马上要开学了,你还是这个样子,到时候早上起不来,上课没精神……”
“烦死了!”儿子的语气隐隐透出几分不耐烦,“我都说了打完一局就睡,你还说那么多干什么?真扫兴……”
我微微一愣神,训斥的话语已经迫不及待地 涌到嘴边,正要张嘴,脑海中突然闪过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的热议话题:“我的父母为什么如此扫兴。”勉强压抑住那股烧得更旺的邪火,往后退了一步,关上房门,随后做了两个深呼吸。
(青春期子女与父母之间爆发的冲突,很大一部分源于情绪的冲突。猝不及防间,子女或父母的一句话就可能成为引爆情绪的导火索。这种情绪的爆发,表面上看来毫无头绪,常常令对方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究其深层原因,往往由于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此时,需要父母平静情绪,平和地引导对话。因为青春期孩子产生情绪的杏仁核和控制情绪的额叶发展不平衡,因此他们不善于克制情绪,容易怼人。相比之下,成年人更容易控制和排解自己的情绪。家长不妨尝试使用“同理心”,多一些换位思考,更客观地识别自己或孩子的情绪爆发点,找到未被满足导致情绪失控的关键因素。)
我回忆了那个话题的内容,对应自己的言行,很多时候自己好像确实在“扫兴”。
儿子谈放假,我谈作业:
“哈哈,终于放假了,我要和同学好好玩一把。”
“你玩游戏我不干涉,但是长长两个月暑假要有安排,不要抱着平板不放手,最后把时间浪费掉……”
儿子说自己有一门课考得好,我让他关注自己的薄弱学科:
“我这次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我身边的同学都没做出来,只有我全对!”
“很不错,继 续保 持。数学是你的优势学科,但是语文和英语也要重视,你总是懒得记记背背,以后要吃亏的……”
儿子垂头丧气地说自己看错题,丢了二十分,我先安慰,最后却把他骂了一顿:
“我有一个条件没看到,结果全做错了,本来名次能排前几位。”
“没关系的,反正平时考试主要目的就是让你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偶尔排名差一点不要紧。我担心的反而是你的学习状态,在学校听课走神,自习课不抓紧,回家每天磨磨蹭蹭。除了被动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安排……”
……
16岁的高中生说,父母总在自己开开心心分享趣事的时候谈成绩,真是“扫兴”;26岁的职场青年说,自己买了一辆新车,父母觉得我没有规划,应该先买房,真是“扫兴”;36岁的年轻爸妈说,家里安排了全家旅游,父母担心孩子年幼,担心费用,真是“扫兴”……
似乎当父母的总是很容易“扫兴”。这种“扫兴”,也许源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碰撞,或者因为父母总是为孩子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总想着帮忙解决可能的困境。
每个人的价值感和关注点是不同的,我和孩子之间隔着一 条整整 三十年的“鸿沟”。尽管不太愿意承认,但“代沟”依然客观存在,时代在变,新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解同我们的差别真的很大。
还是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吧,留给孩子和自己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去试错,让孩子自己经历成长。每一代父母都把自认为最好的经验传授给了孩子,希望他们的人生之路一帆风顺,可哪一代人又不是跌跌撞撞,走过无数弯路才能真正长大。
好吧,我要告诉儿子,以后我会尽量不做“扫兴”的家长,认真倾听他的诉求。当然也希望他尽量不做“扫兴”的孩子,对于我的合理建议和诉求也要有理智的回应和行动。
这样想着,我重新来到儿子的房门口,刚举手要敲门,门却打开了。儿子拿着换洗的衣物走了出来:
“妈妈,我准备洗澡睡觉了。你也早点睡……”
专家点评:我们要分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线,让孩子意识到,我们可以支持他(她),但是他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换句话说,我们要避免孩子费力推开我们,自己首先应该走远一点。有时候没有经验分享,没有琐碎控制的交流更容易让人接受。我开出我的条件,你的人生你自己选。
最近,“我的父母为什么如此扫兴”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扫兴”似乎成了中国式家庭关系的一种顽疾。面对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子女,我们这一代高中生家长又该何去何从?
青春期阶段发生的亲子冲突,大部分源于情绪。很多时候,瞬间的崩溃是因为负面情绪的长期累积。我们都知道有话要好好说,可是在情绪的影响下,很多本该好好说的话,最后却成了冲突的导火索。
好消息是:青春期现象最后终究会过去……
“哈哈哈,哈哈哈……”紧闭的房门里传来儿子微弱,却又清晰的魔性笑声。我知道他又在游戏世界里和他的同学们“相聚”得不亦乐乎。抬头看看时钟,已经晚上11:30,犹豫再三,我还是推开了房门:“11点半了,再过几天就要开学,晚上不能睡太晚。”“好的,妈妈。”儿子的声音里还带着游戏时的欢快,“打完这一局我就睡。”
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无名的火气:“又要等打完一局,每次都是这样回答,最后搞到12点以后才睡。你就不能有一次爽爽快快地答应,马上就睡吗?或者告诉我你早有打算,几点前一定上床?假期里每次劝你你不听,马上要开学了,你还是这个样子,到时候早上起不来,上课没精神……”
“烦死了!”儿子的语气隐隐透出几分不耐烦,“我都说了打完一局就睡,你还说那么多干什么?真扫兴……”
我微微一愣神,训斥的话语已经迫不及待地 涌到嘴边,正要张嘴,脑海中突然闪过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的热议话题:“我的父母为什么如此扫兴。”勉强压抑住那股烧得更旺的邪火,往后退了一步,关上房门,随后做了两个深呼吸。
(青春期子女与父母之间爆发的冲突,很大一部分源于情绪的冲突。猝不及防间,子女或父母的一句话就可能成为引爆情绪的导火索。这种情绪的爆发,表面上看来毫无头绪,常常令对方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究其深层原因,往往由于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此时,需要父母平静情绪,平和地引导对话。因为青春期孩子产生情绪的杏仁核和控制情绪的额叶发展不平衡,因此他们不善于克制情绪,容易怼人。相比之下,成年人更容易控制和排解自己的情绪。家长不妨尝试使用“同理心”,多一些换位思考,更客观地识别自己或孩子的情绪爆发点,找到未被满足导致情绪失控的关键因素。)
我回忆了那个话题的内容,对应自己的言行,很多时候自己好像确实在“扫兴”。
儿子谈放假,我谈作业:
“哈哈,终于放假了,我要和同学好好玩一把。”
“你玩游戏我不干涉,但是长长两个月暑假要有安排,不要抱着平板不放手,最后把时间浪费掉……”
儿子说自己有一门课考得好,我让他关注自己的薄弱学科:
“我这次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我身边的同学都没做出来,只有我全对!”
“很不错,继 续保 持。数学是你的优势学科,但是语文和英语也要重视,你总是懒得记记背背,以后要吃亏的……”
儿子垂头丧气地说自己看错题,丢了二十分,我先安慰,最后却把他骂了一顿:
“我有一个条件没看到,结果全做错了,本来名次能排前几位。”
“没关系的,反正平时考试主要目的就是让你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偶尔排名差一点不要紧。我担心的反而是你的学习状态,在学校听课走神,自习课不抓紧,回家每天磨磨蹭蹭。除了被动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安排……”
……
16岁的高中生说,父母总在自己开开心心分享趣事的时候谈成绩,真是“扫兴”;26岁的职场青年说,自己买了一辆新车,父母觉得我没有规划,应该先买房,真是“扫兴”;36岁的年轻爸妈说,家里安排了全家旅游,父母担心孩子年幼,担心费用,真是“扫兴”……
似乎当父母的总是很容易“扫兴”。这种“扫兴”,也许源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碰撞,或者因为父母总是为孩子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总想着帮忙解决可能的困境。
每个人的价值感和关注点是不同的,我和孩子之间隔着一 条整整 三十年的“鸿沟”。尽管不太愿意承认,但“代沟”依然客观存在,时代在变,新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解同我们的差别真的很大。
还是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吧,留给孩子和自己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去试错,让孩子自己经历成长。每一代父母都把自认为最好的经验传授给了孩子,希望他们的人生之路一帆风顺,可哪一代人又不是跌跌撞撞,走过无数弯路才能真正长大。
好吧,我要告诉儿子,以后我会尽量不做“扫兴”的家长,认真倾听他的诉求。当然也希望他尽量不做“扫兴”的孩子,对于我的合理建议和诉求也要有理智的回应和行动。
这样想着,我重新来到儿子的房门口,刚举手要敲门,门却打开了。儿子拿着换洗的衣物走了出来:
“妈妈,我准备洗澡睡觉了。你也早点睡……”
专家点评:我们要分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线,让孩子意识到,我们可以支持他(她),但是他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换句话说,我们要避免孩子费力推开我们,自己首先应该走远一点。有时候没有经验分享,没有琐碎控制的交流更容易让人接受。我开出我的条件,你的人生你自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