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
文章字数:
2022年版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新增了核心素养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三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每一句都提到了“现实世界”,由此可以看出,今后的数学教学要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素养都可以在学导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什么是“学导课堂教学”?提到学导课堂教学,大多数人会很自然地想到导学案,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导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从字面上来看,“学”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导”指的是教师的辅导。从顺序上来看,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导”在后。
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在老师的组织下有计划、有方法、有内容地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设计学生学习时要考虑:学的是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不能只是“你们自己学习吧”,这样的学习会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具体来说,学生的“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评价。学会提问包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和同伴合作解决以及向老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会探究包括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同伴的评价。
教师如何“导”?教师的“导”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力争学生多学老师少教。具体包括:导疑、导思、导练。导疑指教师要引导、强调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导思指老师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向、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导练指教师要设计巩固本节课知识的一些练习题训练、提高学生能力,分为达标训练题、能力提升题和拓展延伸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
学导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预习、展示、评价、练习四个环节。可以在整节课运用这种模式,也可以灵活运用,在某个教学环节运用学导教学。如:导入环节、探究环节、练习环节、课堂小结环节。
学导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包括,课前预习单即将学生课前预习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理解的知识设计成课前预习单,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预习,这样预习才能真实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课堂学习单即将学生课堂上需要探究的知识、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等做成课堂学习单,课堂上学生学习时带着任务学习,完成学习单,目标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课后小卷即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课后针对某一课、某一单元、某一题型的知识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小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学导式”教学模式和“导学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加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学生越自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更加重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这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一句都提到了“现实世界”,由此可以看出,今后的数学教学要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素养都可以在学导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什么是“学导课堂教学”?提到学导课堂教学,大多数人会很自然地想到导学案,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导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从字面上来看,“学”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导”指的是教师的辅导。从顺序上来看,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导”在后。
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在老师的组织下有计划、有方法、有内容地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设计学生学习时要考虑:学的是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不能只是“你们自己学习吧”,这样的学习会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具体来说,学生的“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评价。学会提问包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和同伴合作解决以及向老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会探究包括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同伴的评价。
教师如何“导”?教师的“导”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力争学生多学老师少教。具体包括:导疑、导思、导练。导疑指教师要引导、强调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导思指老师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向、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导练指教师要设计巩固本节课知识的一些练习题训练、提高学生能力,分为达标训练题、能力提升题和拓展延伸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
学导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预习、展示、评价、练习四个环节。可以在整节课运用这种模式,也可以灵活运用,在某个教学环节运用学导教学。如:导入环节、探究环节、练习环节、课堂小结环节。
学导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包括,课前预习单即将学生课前预习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理解的知识设计成课前预习单,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预习,这样预习才能真实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课堂学习单即将学生课堂上需要探究的知识、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等做成课堂学习单,课堂上学生学习时带着任务学习,完成学习单,目标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课后小卷即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课后针对某一课、某一单元、某一题型的知识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小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学导式”教学模式和“导学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加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学生越自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更加重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这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