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开学仪式”不能成了“开学闹剧”
□戴先任
文章字数:
  从假期结束到开学初的这段时间,很多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开学综合征”。
  对于“开学综合征”,虽然近年来每到开学季,屡有媒体报道,但仍有不少家长没有认识到“开学综合征 ”的严重性,认为孩子只是厌烦上学,甚至认为孩子是在装病。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们不可对此太过大意。此前一些地方医院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让人认识到有一部分学生被“学习障碍症”困扰,和“学习障碍症”一样,“开学综合征”也经常被大家忽视。
  孩子们从熟悉而轻松的家庭环境,转换到紧张学习的学校环境,产生不适感是在所难免的。成年人在春节过后或小长假结束后上班,都容易产生“上班焦虑症”,更何况是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所以,对于“开学综合征”,需要家长和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来应对。
  现在又迎来了开学季,对于孩子们可能产生的焦虑情绪及“开学综合征”家长应该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比如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不要对孩子有过于严苛的要求,同时还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平时在家中,家长也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变得骄纵或孤僻,不能让孩子完全与外界隔绝,缺乏社交能力,否则孩子一旦步入学校进行集体生活,往往就会很不适应,难以与同学相处,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等,这也会更容易导 致孩 子 患 上“ 开学 焦 虑症”。学校也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一个适应的“缓冲期”,不至于让他们过于紧张,过于不适应。
  学校和家长适当地制造一些“开学仪式感”,能够给他们一个“缓冲期”,有利于促成孩子心理上的转变,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多一些期望,少一些不安,能够及时转换角色,更快进入学校学习状态,还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但追求“开学仪式感”过犹不及,要避免形式大于内涵,还要注意导向性。
  近年来,一到开学季一些学校和家长就热衷于营造“开学仪式感”,频繁举办活动。花样过多,非常花哨,非常复杂,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家长和教师投入大量精力、时间甚至金钱,从而给家长和教师增加负担。而活动需要的各类装饰用品、道具等,多是一次性用品,活动太多也会导致浪费。学校与家长过度追求“开学仪式感”,还可能导致家长出现相互攀比、炫富等现象,加剧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引发家长的“内卷”。这样的“开学仪式感”对孩子来说,会成为糟糕的体验,不利于塑造孩子的三观,学校也偏离了育人的初心。
  重视“开学仪式感”本身并没有错,但“开学仪式”不能成了“开学闹剧”,追求“开学仪式感”不能背离育人初衷,不能“热闹”大于实际,形式大于内容。也要避免跑偏,要能让“开学仪式”成为有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开学第一课”。比如,仪式过程可以简明而庄重,避免相互攀比,避免造成浪费,避免贩卖焦虑。还要注重引导孩子养成爱学习、有礼貌、勤俭节约等习惯。
  变味的“开学仪式”,过度追求的“开学仪式感”也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一些学校和家长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正人先正己,在教育方面更应如此。摒弃浮躁、功利,遵循教育规律,孩子的“入学第一课”才不会乌烟瘴气,才能风清气正,带来教育“正能量”。
  其实不管是低年级还是毕业班,学校都应该贯彻快乐教育的理念,不能只懂得绷紧应试教育的弦,只懂得营造紧张的学习气氛,来逼学生“拼命”学习。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的学生,老师也要多加留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孩子患上“开学综合征”,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暂时难以适应”的问题,背后还隐藏着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大问题。家庭、学校应该多加反思,要从多方入手,对“开学综合 征”也需综合施治。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想化解“开学综合征”,就要开出快乐教育“药方”,要让快乐教育真正成为育人过程中的主线,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轻松上阵、快乐上阵。
  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奔赴“战场”,而是让孩子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让他们沉潜其间、流连忘返。当学校教育不再被他们视为畏途时,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