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到“悦读”
文章字数:
□胡卫峰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主要指向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它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英语学科对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其特殊性,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学生的思维品质会有一定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从多元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利用个性化的语言对人或事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或者表达一些创造性的观点。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提升在英语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水平因人而异,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合理利用教材资源,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养原则
思维是极具个体独特性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层次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梳理出以下原则。
坚持个性化原则。同一学段的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是思维发展存在差异,如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反应速度等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学中“一刀切”,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不仅不利于班级英语水平提升,还束缚了学生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广阔、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活“思考点”,培养“兴趣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幸福快乐地学英语。
坚持开放性原则。每个人对待事物的标准和视角都会有差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观点和答案,这是推进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因此教师不能随便否定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这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培养学生经常思考、善于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师需要以更为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们的不解或异议,不墨守成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条件。
坚持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思维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思维有效产出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积极思考。提问是激活思维的重要引擎,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动态过程,问题正是“变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设置一个循序渐进、科学有序的问题链,会大大提高学生有效思考的效度,学生也会乐于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问题意识,以此不断提升思维的广度。
坚持渐进性原则。思维是从低向高过渡、发展的正向过程。教师要按照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抓住“关键期”,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拔苗助长”。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需要和特点,处理好近与远、易与难等问题。
实例分析
在现实英语教学中,怎样确保教师身份不“越位”,学生“思维”不缺位,彼此身份常“换位”呢?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中的一些阅读课为例,讲述在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活跃氛围的一些环节。
巧设问题,展开联想。在Unit2.Full Moon,Full Feelings中,作者介绍了嫦娥和后羿的感人故事,穿插讲述了中秋节的由来,情节生动。在教学中,学生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兴趣较浓,可以设计一个换位思考式的问题:“If you wereChang’e,how to deal with themagic medicine?”
学生们之前对该神话故事有所了解,因此话题参与度会比较高,再加上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描写深刻,学生们竞相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表示“会像文章描述的那样,独吞妙药”,有的则抢答“把妙药销毁,同归于尽”,还有的疑惑地问:“既然嫦娥和后羿非常恩爱,嫦娥为什么私吞灵药,导致两人分离呢?”学生们七嘴八舌,互相争辩,众说纷纭。实际上,本单元涉及宾语从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了英语学习的语法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代入感和获得感。
设身处地,学会“代入”。Unit7.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My Own Decisions?一课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对此学生们议论不一。在2a环节,设置了问题 :Are you allowed to makeyour own decisions?来激活学生思维。紧接着2b题目再次“刺激”学生进一步去思考,阅读分析短文得知,文章主人公刘宇也有类似的烦恼,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总结归纳,刘宇和他的父母对“是否继续坚持体育梦想”有很大分歧。
在授课时,学生们对刘宇的“烦恼”意见不一。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有的学生支持刘宇是认为通过体育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还能升入高中;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影响学习,不适合在中考这种紧要关头浪费时间。从刘宇和其父母的立场考虑:家长担忧孩子的学业和未来发展,孩子坚持自己的爱好。这样“错位”思考,更能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视角,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恰巧,班里也有一位踢球的孩子,结合刘宇的故事和他的感受来谈一谈对此事的看法——究竟中学生是否应该自己做决定?此话题是开放式讨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推己及人,换位思考。Unit 11.The Shirt of a Happy Man一文主要讲述了国王心生郁闷,召见群臣探讨何为快乐的故事。通读全文,教师可以设计What-Why的问题链,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和身份思考,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快乐和痛苦是没有标准的,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也实现了学生思维从初级思考向高阶层“跳跃”的尝试。由于本节课是节选的一部分,在和学生学完文章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结语
理念决定行为,思维铸就品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高尚的文化品格和活跃的思维品质,成为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的“摆渡人”。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主要指向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它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英语学科对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其特殊性,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学生的思维品质会有一定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从多元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利用个性化的语言对人或事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或者表达一些创造性的观点。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提升在英语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水平因人而异,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合理利用教材资源,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养原则
思维是极具个体独特性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层次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梳理出以下原则。
坚持个性化原则。同一学段的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是思维发展存在差异,如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反应速度等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学中“一刀切”,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不仅不利于班级英语水平提升,还束缚了学生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广阔、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活“思考点”,培养“兴趣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幸福快乐地学英语。
坚持开放性原则。每个人对待事物的标准和视角都会有差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观点和答案,这是推进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因此教师不能随便否定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这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培养学生经常思考、善于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师需要以更为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们的不解或异议,不墨守成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条件。
坚持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思维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思维有效产出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积极思考。提问是激活思维的重要引擎,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动态过程,问题正是“变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设置一个循序渐进、科学有序的问题链,会大大提高学生有效思考的效度,学生也会乐于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问题意识,以此不断提升思维的广度。
坚持渐进性原则。思维是从低向高过渡、发展的正向过程。教师要按照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抓住“关键期”,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拔苗助长”。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需要和特点,处理好近与远、易与难等问题。
实例分析
在现实英语教学中,怎样确保教师身份不“越位”,学生“思维”不缺位,彼此身份常“换位”呢?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中的一些阅读课为例,讲述在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活跃氛围的一些环节。
巧设问题,展开联想。在Unit2.Full Moon,Full Feelings中,作者介绍了嫦娥和后羿的感人故事,穿插讲述了中秋节的由来,情节生动。在教学中,学生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兴趣较浓,可以设计一个换位思考式的问题:“If you wereChang’e,how to deal with themagic medicine?”
学生们之前对该神话故事有所了解,因此话题参与度会比较高,再加上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描写深刻,学生们竞相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表示“会像文章描述的那样,独吞妙药”,有的则抢答“把妙药销毁,同归于尽”,还有的疑惑地问:“既然嫦娥和后羿非常恩爱,嫦娥为什么私吞灵药,导致两人分离呢?”学生们七嘴八舌,互相争辩,众说纷纭。实际上,本单元涉及宾语从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了英语学习的语法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代入感和获得感。
设身处地,学会“代入”。Unit7.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My Own Decisions?一课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对此学生们议论不一。在2a环节,设置了问题 :Are you allowed to makeyour own decisions?来激活学生思维。紧接着2b题目再次“刺激”学生进一步去思考,阅读分析短文得知,文章主人公刘宇也有类似的烦恼,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总结归纳,刘宇和他的父母对“是否继续坚持体育梦想”有很大分歧。
在授课时,学生们对刘宇的“烦恼”意见不一。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有的学生支持刘宇是认为通过体育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还能升入高中;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影响学习,不适合在中考这种紧要关头浪费时间。从刘宇和其父母的立场考虑:家长担忧孩子的学业和未来发展,孩子坚持自己的爱好。这样“错位”思考,更能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视角,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恰巧,班里也有一位踢球的孩子,结合刘宇的故事和他的感受来谈一谈对此事的看法——究竟中学生是否应该自己做决定?此话题是开放式讨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推己及人,换位思考。Unit 11.The Shirt of a Happy Man一文主要讲述了国王心生郁闷,召见群臣探讨何为快乐的故事。通读全文,教师可以设计What-Why的问题链,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和身份思考,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快乐和痛苦是没有标准的,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也实现了学生思维从初级思考向高阶层“跳跃”的尝试。由于本节课是节选的一部分,在和学生学完文章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结语
理念决定行为,思维铸就品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高尚的文化品格和活跃的思维品质,成为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