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家庭教育的着力点
文章字数:

不少家长有“家庭教育焦虑症”,就是面对小孩的成长,不知道究竟如何才是正确的。
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两个错误的倾向不容忽视:一是家长不作为,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在小孩成长中不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这种倾向显然不对,俗话说“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养子不教父之过,养女不教母之过”。另一个倾向是对孩子过度关注,对孩子的成长过度担心,这也是不好的。
要搞好家庭教育,我们常常要面对令人沮丧的现实。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们都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可是现实未必如此。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刘备英明一世,儿子卖了江山;李白才华横溢,儿女平庸无为。远的不说,从现实看,我们能知道的那些政治家、文学家、企业家,他们的子女都真的能超越他们吗?我的一位朋友才智超群,是学界泰斗,可是两个儿子一个只读到高中,一个初中没上完就“收摊”了。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一个关口是认清自己的子女,要有接纳一个平凡孩子的思想准备。
家长一定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那是因为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才智认识不清。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小孩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其实,就我的观察,他家孩子的智力水平其实很普通。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人和人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但你一定要想到,你的孩子很可能是一个智力水平很普通的人,你之前的判断很可能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常常容易误导人。我们看到一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生怕把孩子耽搁了,拼命地在教育上投入,因此出现了“赶鸭子上架”的情况。
家长应该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比如,让孩子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对孩子多加引导;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等。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教学生控制“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学习。魏老师教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很好,就是因为他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上肯下功夫,这对我们的家长启发很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他的关注最多,所以一定要起到监督、教育的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育他们合理利用时间,不能贪玩浪费时间。
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内在的意志品质也很重要。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里我们可以用言语教导,可以用名人事例和身边的榜样去激励,也可以以身作则,为孩子“现身说法”。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把学习比作登山一点都不为过。要登上学问这座高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肯定是不行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验的是人的持久性和耐力,俗话说“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不少人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了。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品格,要警惕他们身上存在的懒惰、意志力涣散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出现遗恨终生的情况。
家庭教育还应该关注孩子道德品质。有位名人说过,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知识却永远也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比知识更为重要。但在有些家庭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学生的分数和在学校的排名情况,对孩子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太在意或视而不见。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孩子学习好了,其他就可以不管,这是“一白遮百丑”,只重分数,不管其他。这样的教育态度会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因为孩子最终要成人,要走向社会。我们试想,谁会接纳和喜欢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呢?难道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被社会接纳的人吗?
我们要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家庭教育。我们知道,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有些可能是好的,有些可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红楼梦》里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可不是曹雪芹的空叹息,而是他自己亲眼看到的现实。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前途辉煌,但我们也不能疏忽,每个人也都会有朝不良方向发展的可能。俗话说“有儿不骂盗”,这是在用一种大悲悯、大爱的情怀来观照人的成长,理解社会和人生。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给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家庭教育就要从传统的狭隘思想里走出来。要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意愿,不能把自己过多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要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漫画家蔡志忠先生说,他很感谢自己的父亲,他说他高中没上完就想放弃学业,去画画,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只平淡地说了句“你去吧”。假若蔡志忠的父亲一味阻挠,非要让孩子去上大学,说不定就没有蔡志忠的今天。人各有长、人各有志,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我还想告诫家长,我们的孩子最终都要走向社会,我们爱我们的孩子,要把这种爱化为一种大爱,致力于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就要更热爱这个将来接纳我们孩子的社会。有篇文章叫《我真想为你造一片森林》,是一位学生写给失去家园的鸟儿的,这个寓意用来形容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很合适。我们的孩子就像要进入社会这个森林的小鸟,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就要努力地建造森林,这是爱的一种升华!
我们要努力引导让孩子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关于学习,我们要理性对待。虽然不敢说要对孩子成长能起多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不合适,而对孩子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守住底线,不犯错误,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必须做到的,至于孩子成龙还是成虫,那要看他们的造化,有些东西我们也左右不了。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