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等花开”, 最难的是“等待”
文章字数:
□陆明丽
编者按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在无数次学习与考试中,孩子能否顺利地“宝剑锋从磨砺出”,与这块“土壤”能提供给孩子“营养”的多少和支撑力度密切相关。很多家长亟待和孩子共同成长,为此,本报特别向杭州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的两位深耕家庭教育的教师约稿,为被困于家庭教育迷沼的家长燃亮一盏小灯。
今天要讲的亲子故事涉及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电子产品。数字时代,大约没有孩子能够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家长们也知道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危害巨大。上初中前,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阅读、游戏、旅游、运动……我们觉得信心满满,因为自己的孩子兴趣爱好广泛,对网络有兴趣却没有依赖。可是当孩子跑完三年应试教育的中级赛道——初中,又来到高中这条高级赛道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无奈地发现孩子有限的课余时间已经完全被网络占据:聊天、视频、游戏……于是,我们满心焦虑,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却进而爆发了更多的亲子矛盾。
考试风波过去后的一晚,我照例在厨房为晚自习下课的儿子准备宵夜。十点零六分,准时响起“哒”的开门声,接着门口一阵响动,随后传来踏踏的脚步声。脚步声到厨房门口戛然而止,我没回头,笑着问:“回来啦?”往常儿子总会非常欢喜地看一下宵夜是什么,然后表达一下自己的满足和感恩。今晚却很奇怪,儿子一声不响地站了一会儿,仿佛鼓起勇气一般,用一种略带严肃的口吻说:“妈妈,你等会过来一下,我有事跟你商量。”
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闯祸了?”
“那倒不是,是关于平板的使用。”
我心头一松,已经大约猜到他想说什么。开学摸底考考得不好,再加上有两门理科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知识漏洞,儿子在网上给自己找了两门课的网课视频。每天晚自习回家,他一面用平板“查漏补缺”,完成不会做的作业题;一面看网课视频,填补因为老师教学进度快而留下的知识漏洞。
然而,这种表面的“勤奋”与“自觉”并没有让我和先生感到欣慰,我们看到他拿着平板“查漏补缺”,会因为我们到他身边而切换界面。尤其不能忍受的是越来越少的睡眠时间,从每天七个小时减少到六个小时,甚至不到六个小时。
我相信,他的初衷的确是利用平板提高自己的学习。我也理解,没有提前补课的他,在多学科高强度的高一阶段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情况。但我更明白,成人都无法抵挡的网络诱惑,会分散他的专注力,“偷走”宝贵的睡眠时间。可是,作为高中生家长,我的孩子已近成年,当他以学习为理由提出要求,我又没有办法给出更好替代方法的时候,是选择撕破脸皮,强势拒绝?还是选择隐忍观察,等待教育时机?
我没有过多干涉,但每天陪着他晚睡,等他洗漱入睡我才回房休息,我让自己成为他结束的界限。这样过了大概一个月,当他再次感染流感时,我选择了爆发。历数网课视频只看不练的低效现实,缺少睡眠严重损害日常学习效率和身体等问题,最后儿子不情不愿地交出平板,并承诺除周末外,不再使用平板辅助学习。
反思: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他们虽然从理性上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但从行为上往往不能控制自己上网的频次和时间。另一方面,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想要摆脱家长的控制。因此,唠叨说理和权威压迫只会带来更多的反抗情绪和行为,尊重、认同和一定的谈话技巧,是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交流的最好态度与方法。但尊重理解不是一味妥协,原则性问题决不能退让,偶尔爆发也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我估计今天他想要回平板的使用权,又担心我不同意,所以先摆出一副防御的姿态,为自己壮一壮“谈判”的胆色。果然,他说:“我最近有一些作业题在学校不会做,又没时间问老师和同学,回家也不能查平板,所以只能空白交上去,我觉得在老师那里很没有面子。而且我问了前面的几位女生,她们说自己在家都是手机自由的,爸妈根本不干涉。”
“所以你想晚上回家继续使用平板吗?”我问。
“是的。”他依旧板着脸,神情严肃。
“可以。”
“啊?”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原本绷着的脸上,突然有了猝不及防的错愕。他大约没有想到我答应得如此爽快,好似捏紧了想要挥出的拳头,却发现目标已经不见,只有一扇空荡荡被打开的大门。
其实我只是一瞬间进行了选择的权衡:不答应,势必激起他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亲子关系,也可能带来学习上的负面影响;答应,让他的情绪预设落空,反而可能为我增加谈判的砝码,双方用更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
“可是,你要记得当初不让你使用平板的原因,是因为影响了你的睡眠。所以,平板可以让你用,但使用时间我们必须说好。”
“我保证每天11点一定结束。”儿子很爽快地做出了承诺,“而且我今天没把作业带回来,你今天不用给我。”
达成目的的儿子心情一下子变好了,不仅夸了夜宵美味,向我道了辛苦,还主动说起班级里发生的趣事。他还告诉我:“妈妈,你知道吗,中午我和好朋友一起吃饭,他说你们一定不会同意我的要求,因为他爸妈就从来不理会他的要求。我整个晚自习都在想这件事情,我也担心你们会不同意,所以越想越生气。”
“嗯,所以你把自己气成了一只河豚,鼓着气打算和我们好好干一架吗?”
“那倒没有。”他分明有一些不好意思,“我知道,我爸爸妈妈是最开明讲道理的。”
孩子,你以为的开明讲道理,不过是我预判了你的目的,提前约束自己的情绪,隐忍焦虑,用尽量平和稳定的态度和你进行这场没有输赢的“谈判”。
今天的结果,不过是又一个开始,我开始想该用什么办法让你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只是,在我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会耐心等待,等待一个让花开放的最好时机……
反思:信息时代,网络成了横亘在孩子与家庭教育之间的高山深海,我们痛斥电子产品对自己孩子的侵蚀,却很少反省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如果我们做不到言传身教,那就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和开诚布公的交流。如果孩子能从身边得到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自然就不需要沉溺在虚拟世界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编者按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在无数次学习与考试中,孩子能否顺利地“宝剑锋从磨砺出”,与这块“土壤”能提供给孩子“营养”的多少和支撑力度密切相关。很多家长亟待和孩子共同成长,为此,本报特别向杭州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的两位深耕家庭教育的教师约稿,为被困于家庭教育迷沼的家长燃亮一盏小灯。
今天要讲的亲子故事涉及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电子产品。数字时代,大约没有孩子能够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家长们也知道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危害巨大。上初中前,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阅读、游戏、旅游、运动……我们觉得信心满满,因为自己的孩子兴趣爱好广泛,对网络有兴趣却没有依赖。可是当孩子跑完三年应试教育的中级赛道——初中,又来到高中这条高级赛道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无奈地发现孩子有限的课余时间已经完全被网络占据:聊天、视频、游戏……于是,我们满心焦虑,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却进而爆发了更多的亲子矛盾。
考试风波过去后的一晚,我照例在厨房为晚自习下课的儿子准备宵夜。十点零六分,准时响起“哒”的开门声,接着门口一阵响动,随后传来踏踏的脚步声。脚步声到厨房门口戛然而止,我没回头,笑着问:“回来啦?”往常儿子总会非常欢喜地看一下宵夜是什么,然后表达一下自己的满足和感恩。今晚却很奇怪,儿子一声不响地站了一会儿,仿佛鼓起勇气一般,用一种略带严肃的口吻说:“妈妈,你等会过来一下,我有事跟你商量。”
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闯祸了?”
“那倒不是,是关于平板的使用。”
我心头一松,已经大约猜到他想说什么。开学摸底考考得不好,再加上有两门理科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知识漏洞,儿子在网上给自己找了两门课的网课视频。每天晚自习回家,他一面用平板“查漏补缺”,完成不会做的作业题;一面看网课视频,填补因为老师教学进度快而留下的知识漏洞。
然而,这种表面的“勤奋”与“自觉”并没有让我和先生感到欣慰,我们看到他拿着平板“查漏补缺”,会因为我们到他身边而切换界面。尤其不能忍受的是越来越少的睡眠时间,从每天七个小时减少到六个小时,甚至不到六个小时。
我相信,他的初衷的确是利用平板提高自己的学习。我也理解,没有提前补课的他,在多学科高强度的高一阶段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情况。但我更明白,成人都无法抵挡的网络诱惑,会分散他的专注力,“偷走”宝贵的睡眠时间。可是,作为高中生家长,我的孩子已近成年,当他以学习为理由提出要求,我又没有办法给出更好替代方法的时候,是选择撕破脸皮,强势拒绝?还是选择隐忍观察,等待教育时机?
我没有过多干涉,但每天陪着他晚睡,等他洗漱入睡我才回房休息,我让自己成为他结束的界限。这样过了大概一个月,当他再次感染流感时,我选择了爆发。历数网课视频只看不练的低效现实,缺少睡眠严重损害日常学习效率和身体等问题,最后儿子不情不愿地交出平板,并承诺除周末外,不再使用平板辅助学习。
反思: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他们虽然从理性上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但从行为上往往不能控制自己上网的频次和时间。另一方面,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想要摆脱家长的控制。因此,唠叨说理和权威压迫只会带来更多的反抗情绪和行为,尊重、认同和一定的谈话技巧,是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交流的最好态度与方法。但尊重理解不是一味妥协,原则性问题决不能退让,偶尔爆发也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我估计今天他想要回平板的使用权,又担心我不同意,所以先摆出一副防御的姿态,为自己壮一壮“谈判”的胆色。果然,他说:“我最近有一些作业题在学校不会做,又没时间问老师和同学,回家也不能查平板,所以只能空白交上去,我觉得在老师那里很没有面子。而且我问了前面的几位女生,她们说自己在家都是手机自由的,爸妈根本不干涉。”
“所以你想晚上回家继续使用平板吗?”我问。
“是的。”他依旧板着脸,神情严肃。
“可以。”
“啊?”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原本绷着的脸上,突然有了猝不及防的错愕。他大约没有想到我答应得如此爽快,好似捏紧了想要挥出的拳头,却发现目标已经不见,只有一扇空荡荡被打开的大门。
其实我只是一瞬间进行了选择的权衡:不答应,势必激起他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亲子关系,也可能带来学习上的负面影响;答应,让他的情绪预设落空,反而可能为我增加谈判的砝码,双方用更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
“可是,你要记得当初不让你使用平板的原因,是因为影响了你的睡眠。所以,平板可以让你用,但使用时间我们必须说好。”
“我保证每天11点一定结束。”儿子很爽快地做出了承诺,“而且我今天没把作业带回来,你今天不用给我。”
达成目的的儿子心情一下子变好了,不仅夸了夜宵美味,向我道了辛苦,还主动说起班级里发生的趣事。他还告诉我:“妈妈,你知道吗,中午我和好朋友一起吃饭,他说你们一定不会同意我的要求,因为他爸妈就从来不理会他的要求。我整个晚自习都在想这件事情,我也担心你们会不同意,所以越想越生气。”
“嗯,所以你把自己气成了一只河豚,鼓着气打算和我们好好干一架吗?”
“那倒没有。”他分明有一些不好意思,“我知道,我爸爸妈妈是最开明讲道理的。”
孩子,你以为的开明讲道理,不过是我预判了你的目的,提前约束自己的情绪,隐忍焦虑,用尽量平和稳定的态度和你进行这场没有输赢的“谈判”。
今天的结果,不过是又一个开始,我开始想该用什么办法让你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只是,在我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会耐心等待,等待一个让花开放的最好时机……
反思:信息时代,网络成了横亘在孩子与家庭教育之间的高山深海,我们痛斥电子产品对自己孩子的侵蚀,却很少反省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如果我们做不到言传身教,那就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和开诚布公的交流。如果孩子能从身边得到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自然就不需要沉溺在虚拟世界以获得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