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学文化发展赋能
文章字数:
图为数学文化教育论坛现场
□薛小琴 王东平
“数学文化是人类发现创造数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精神的统一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所所长李铁安说。为深挖西安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特色,为西安数学教育提供坚实保障与大力支持,促进西安数学教育的发展,引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机融入,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未来投身数学,6月9日,数学文化教育论坛暨西安经济数学学会数学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
数学文化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数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西安中小学校对数学学科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比起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后的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仍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一部分数学教师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他们把数学当作工具,教学过程中单一地向学生灌输数学定义的识记方法、做题方式等,缺乏数学文化的有机融入,导致整堂课都是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还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则是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通过小组学习、学具运用、新媒体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整堂课学生看似讨论激烈,但核心仍然是围绕如何理解数学定义、解题方式等展开的,并未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学生自然也无法切实感受到何为数学之美。即使部分数学教师意识到数学文化对数学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也迫于学生考试、升学等方面的压力而选择点到为止,或者是仅仅关注个别优秀学生,不能做到覆盖全体学生。
数学文化进课堂的措施
针对数学文化进课堂存在的问题,可以积极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切实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中小学校紧紧围绕“三个课堂”开展数学文化教育。具体是第一课课堂通过高品质数学文化课打造高品质课堂,实现深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数学活动、数学游戏等实践活动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第三课堂则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三个课堂”建设,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切实感受数学魅力,一改数学是工具的传统观念,促使更多的人在认识上从“数学是工具”走向“数学是文化”的转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所所长李铁安也深入浅出地谈了数学文化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即:文化题材课程化,为学生提供精良的数学学习资源;课程内容课题化,为学生创设精深的数学学习问题;教师教学人文化,为学生营造精致的数学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诗性化,让学生经历精妙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热爱数学,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根本,也是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永恒话题,更是数学课堂改革的关键所在。
数学文化进课堂的意义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或多或少欣赏绘画或音乐,而数学却很难让大多数人体会到它的美,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数学。中小学讲授的数学,大部分是应用于日常生活或科学的一系列秘诀,很少关乎数学的“优美”。而中小学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精湛的运算技巧、精到的数学思维、精锐的数学素养、精深的数学观念等,师生共创高品质数学文化课堂,这也是新时代课堂数学课堂的新路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开亮博士在《数学与美》中不仅和大家分享了数学中的真与美,还阐述了数学不仅能作为科学,也能作为艺术展现它美的一面。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文化,为学生创设和数学家对话的时空,和数学家思想共鸣的关键点,和数学家精神共情的能容。聚焦新课程标准形成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其深刻道理和文化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发挥数学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知识、古今数学家的优秀成果、数学古诗、数学名题及独特的数学图形等的育人功能,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积极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打造高品质数学文化课堂的同时彰显数学文化育人价值。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力的同时,驱动学生的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客观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生存方式,进而获得一种数学文化的内在精神,生成一种数学文化的内在生命。因此,在数学文化里彰显数学之美,是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的呼应,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最好呼应,同时为数学教育发展贡献西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