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从下笔到妙笔生花
文章字数:
□史笑菲
读课标聚焦家国情怀
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对7至9年级学段具体要求指出:“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可见,“家国情怀”等重大主题不仅是“阅读与鉴赏”的重点,也要在“表达与交流”和“梳理与探究”中加以落实。
学生如何让重大主题落实到写作中;如何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的要求相契合;如何在写作中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近期,我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一次写作提升练习。
小随笔逐步加深思考
在完成一系列关于“家国情怀”的主题阅读练习后,我和同备课组的老师想要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写作。面对这类题目,如果学生直接按要求或者题目现场写作,往往会无从下笔。所以,这次写作先由老师一步步来引导。
考虑到阅读材料多与民主斗争、抗战救国等主题相关,这些内容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老师先提出了一个讨论题,作为周末随笔的要求: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家国情怀”在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有趣的是,老师出题的时候,重点指向是“具体体现”,而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各行各业”。很多学生罗列了他们认为具有“家国情怀”的行业:医生、军人、消防员、教师……学生偶有对行业进行具体描述的,也大多来自新闻报道,如边防战士的壮烈牺牲、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等。学生能找到这些答案,是经过了思考的。但一般考场写作中,是不能以转述故事为主体的,学生还需要“有的可写”。
挖素材 丰富材料储备
学生的父母家人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工作,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个“各行各业”中找到“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大作文写作就有的可写了。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份任务单,请他们在与家人交流后完成。在考场写作时,考生无法以任务形式去挖掘材料,但考生可以在考前多积累素材储备,在考场写作前按照类似于任务单的思路多加思考。
任务单:
你的家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他们的工作中“家国情怀”是如何体现的?请你利用周末时间跟他们聊一聊。
被采访人:( )
职业:( )
问题1:您如何理解“家国情怀”,能否结合自己的工作说一说?
问题2:您认为您的工作/行业中最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点是什么?
思考1:家人的回答中最触动你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
思考2:结合本任务单,整体说说你的感受或思考。
经过收集,学生的写作素材明显丰富了起来。从为攻克“卡脖子”关键问题而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员,到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任教的大学教授,再到专心照顾好儿女让爱人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专职母亲……大部分学生获得了鲜活的一手资料,并由此有了具体的感受或思考。其他学生在学习了优秀作业之后,对照自己的任务单,很容易就发现了哪些点是可以继续深挖扩展的,也逐步丰富了自己的素材储备。
基于前期的积累,当老师宣布要在课堂上完成一篇限时写作时,学生们不但没有畏难退缩,反而跃跃欲试。这次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体验。
从“无从下笔”到“妙笔生花”,这次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一条很宝贵的经验:越是看起来“高大上”的主题,越要从日常生活的小处着眼;只有描写那些充盈着生活滋味的内容,触动了写作者内心的细节,才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成就一篇佳作。
(来源:《北京考试报》)
读课标聚焦家国情怀
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对7至9年级学段具体要求指出:“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可见,“家国情怀”等重大主题不仅是“阅读与鉴赏”的重点,也要在“表达与交流”和“梳理与探究”中加以落实。
学生如何让重大主题落实到写作中;如何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的要求相契合;如何在写作中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近期,我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一次写作提升练习。
小随笔逐步加深思考
在完成一系列关于“家国情怀”的主题阅读练习后,我和同备课组的老师想要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写作。面对这类题目,如果学生直接按要求或者题目现场写作,往往会无从下笔。所以,这次写作先由老师一步步来引导。
考虑到阅读材料多与民主斗争、抗战救国等主题相关,这些内容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老师先提出了一个讨论题,作为周末随笔的要求: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家国情怀”在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有趣的是,老师出题的时候,重点指向是“具体体现”,而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各行各业”。很多学生罗列了他们认为具有“家国情怀”的行业:医生、军人、消防员、教师……学生偶有对行业进行具体描述的,也大多来自新闻报道,如边防战士的壮烈牺牲、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等。学生能找到这些答案,是经过了思考的。但一般考场写作中,是不能以转述故事为主体的,学生还需要“有的可写”。
挖素材 丰富材料储备
学生的父母家人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工作,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个“各行各业”中找到“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大作文写作就有的可写了。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份任务单,请他们在与家人交流后完成。在考场写作时,考生无法以任务形式去挖掘材料,但考生可以在考前多积累素材储备,在考场写作前按照类似于任务单的思路多加思考。
任务单:
你的家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他们的工作中“家国情怀”是如何体现的?请你利用周末时间跟他们聊一聊。
被采访人:( )
职业:( )
问题1:您如何理解“家国情怀”,能否结合自己的工作说一说?
问题2:您认为您的工作/行业中最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点是什么?
思考1:家人的回答中最触动你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
思考2:结合本任务单,整体说说你的感受或思考。
经过收集,学生的写作素材明显丰富了起来。从为攻克“卡脖子”关键问题而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员,到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任教的大学教授,再到专心照顾好儿女让爱人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专职母亲……大部分学生获得了鲜活的一手资料,并由此有了具体的感受或思考。其他学生在学习了优秀作业之后,对照自己的任务单,很容易就发现了哪些点是可以继续深挖扩展的,也逐步丰富了自己的素材储备。
基于前期的积累,当老师宣布要在课堂上完成一篇限时写作时,学生们不但没有畏难退缩,反而跃跃欲试。这次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体验。
从“无从下笔”到“妙笔生花”,这次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一条很宝贵的经验:越是看起来“高大上”的主题,越要从日常生活的小处着眼;只有描写那些充盈着生活滋味的内容,触动了写作者内心的细节,才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成就一篇佳作。
(来源:《北京考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