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时政素材 提升复习效果
文章字数: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如何在这段时间内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是同学们亟需解决的问题。2022年高考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评价研究总报告指出,要“突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出来;突出主干知识,把课堂表现考出来;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把实践能力考出来;突出北京学生特点,把创新精神考出来。”在高考政治复习中,以时事为载体,以议题为依托,落位学科核心素养,是常用的复习手法。所以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生要围绕“四个考出来”让时事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以时政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十周年”为例,为考生介绍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一、将时政与议题式复习相结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所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议题结合在一起,融入时政内容进行高三备考也是应有之义。如在复习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可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十年中国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议题,结合情境,设置问题开展讨论;结合社会主义诞生过程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到实践思考如何解读新时代等。
二、以时政情境为依托,夯实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的积累是考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而必备知识的梳理是离不开学科大概念支撑的,考生要在高考复习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经过两轮复习,考生基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够将知识很好地融入情境中。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政大课题,它的内容复杂多样,考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的学科大概念以及学科主干知识。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为例,考生可以结合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梳理相关必备知识,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等。尤其针对教材新增改的内容,考生要建立与学科大概念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也是高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部分,一定要重视。
三、将时政素材转化为试题,考查学科关键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高考考查要求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但是无论考查何种能力和学科素养都离不开试题情境的设置。在高考和学业水平等级考中,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时政情境设置都占有很大比例。如: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中,第1题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思考党带领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第3题通过回顾中国共青团“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百年历程,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把“小我”融入“大我”,用接续奋斗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第18题立足北京“建设增进人民生活福祉的宜居活力之河”这一规划愿景,选取城市滨水空间提升改造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参与改造过程中议事协商规则的设计,并思考这一设计背后的制度因素和现实要求,提升社会参与能力。
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时政素材,考生在进行时政复习过程中,可以将议题、情境、主干知识自行融合成一道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关键能力。针对基础性要求,情景可以简单些,对于综合性要求,情景可以复杂些。在作答时,针对创新性要求,答案要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与教师一起编制试题,鼓励同学灵活机动地开展复习活动。以选择性必修1为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政素材中,可以围绕国际关系、时代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组织等基础知识展开复习,也可以设置较为复杂的情景,设置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如设置“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大势,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价值。”
总之,在高考复习中考生可以借助时政的力量,自主设置不同类型的试题,完成基本的学科任务,如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从而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学科精神。
(来源:《北京考试报》)
一、将时政与议题式复习相结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所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议题结合在一起,融入时政内容进行高三备考也是应有之义。如在复习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可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十年中国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议题,结合情境,设置问题开展讨论;结合社会主义诞生过程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到实践思考如何解读新时代等。
二、以时政情境为依托,夯实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的积累是考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而必备知识的梳理是离不开学科大概念支撑的,考生要在高考复习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经过两轮复习,考生基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够将知识很好地融入情境中。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政大课题,它的内容复杂多样,考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的学科大概念以及学科主干知识。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为例,考生可以结合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梳理相关必备知识,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等。尤其针对教材新增改的内容,考生要建立与学科大概念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也是高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部分,一定要重视。
三、将时政素材转化为试题,考查学科关键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高考考查要求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但是无论考查何种能力和学科素养都离不开试题情境的设置。在高考和学业水平等级考中,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时政情境设置都占有很大比例。如: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中,第1题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思考党带领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第3题通过回顾中国共青团“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百年历程,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把“小我”融入“大我”,用接续奋斗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第18题立足北京“建设增进人民生活福祉的宜居活力之河”这一规划愿景,选取城市滨水空间提升改造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参与改造过程中议事协商规则的设计,并思考这一设计背后的制度因素和现实要求,提升社会参与能力。
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时政素材,考生在进行时政复习过程中,可以将议题、情境、主干知识自行融合成一道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关键能力。针对基础性要求,情景可以简单些,对于综合性要求,情景可以复杂些。在作答时,针对创新性要求,答案要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与教师一起编制试题,鼓励同学灵活机动地开展复习活动。以选择性必修1为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政素材中,可以围绕国际关系、时代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组织等基础知识展开复习,也可以设置较为复杂的情景,设置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如设置“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大势,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价值。”
总之,在高考复习中考生可以借助时政的力量,自主设置不同类型的试题,完成基本的学科任务,如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从而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学科精神。
(来源:《北京考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