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注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铁王初级中学 卜建平
文章字数: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和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新课程标准下部编版初中生物课程与时俱进,很好契合了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回答了“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重要命题。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生物基础知识学习,树牢生命观念意识
  初中生物课程,以生物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为主线,站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从多样性到统一性,系统构建了生物体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人体生理知识等。教材从细胞切入,讲述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为此,教师要基于学生“认识生物”,在带领学生观察和调查上下功夫,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明确什么是生物,把握生命的基本特征。然后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理解结构决定功能的意义。教师要充分运用科学、理性、客观、辩证的观点,让学生从细胞到组织,从组织到器官,从器官到系统,再从系统到生命个体层层递进加以认识、理解和掌握,进而理解生命是不断演化的观点。把握生命现象,悟透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事实,从而树立生命观念的意识。
   二、创新生命个体形成建构,迸发科学思维火花
  生命个体构建,归根结底是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认识。教师要创新教学思维,让学生充分尊重事实证据,学会正确运用事实和观点,通过大量的课外调查、抽样、对照等方法,加以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抽象和概括去认识生命的形成、发生和发展,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审视和评判他人观点,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究真实情境中的生命个体建构。为此,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与实验中的勤观察,在生活中真调查,在资料中细分析,尊重科学、认识规律,吸收辨别,从而形成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生命个体建构过程,进而迸发科学思维的火花。
  三、拓展生物知识领域空间,激发科学探究情趣
  新课标下教师应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而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以科学态度进行探究、乐于探究,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激发探究情趣,增强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创造条件努力完成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探究活动,但应注意不能把启发式、谈话法等泛化为探究式教学来替代探究活动。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鼠妇、黄粉虫等生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点,然后根据生活习性做出合理假设,根据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再到实施计划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举一反三。进一步为后续“种子的萌发”“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直至对实际生活中生命知识的探究奠定基础。
  四、渗透生物价值观念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担当
  新课程标准指出,社会责任是指针对生物学的认识及对科学、技术、社会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也是生物课程育人价值的真正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在教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课中,基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有限的前提,教师应从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提出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有关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思想打下基础。在教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中,教师要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中,认识三类植物对净化空气、提供营养、监测污染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保护生物意识。通过对“植株的生长”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联系生产实际,运用学到的生物知识发现农作物生长现状,探索生长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人体生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变化,注意科学生理卫生,激发青春期学生学知识、长才干,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担当。
  总之,义务教育生物课程应紧紧围绕落实核心素养,体现新课程性质,反映新课程理念,以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及责任担当为教育教学主线,让生物知识在强基赋能中构建生命观念,在培根铸魂中发挥育人价值,增速提效,增量提质,最大限度实现生物课程的教育作用。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