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你真的会“课堂提问”吗?
□李乃生
文章字数: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相反,如果运用得不好,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弄巧成拙,事倍功半。笔者根据执教三十多年来的体会,分享课堂提问应把握好的六个方面。
   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手段,它必须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服务,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哪些问题,什么时候提问,对谁提问,怎样提问,都要受教学目的的制约,不能脱离教学目的漫无边际地提问,更不能把课堂提问变成“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害怕课堂提问,讨厌课堂提问。
  紧密的关联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必须与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或者即将讲授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就能促进学生思考、加工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或者让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受到启发,如果学生感悟出的道理与老师将要讲的道理高度的吻合,那么,毫无疑问会带给学生成功感,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难易的阶梯性
  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或者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都可能会提出若干问题。但是,所提问题的难度要有阶梯性,要把简单的问题先提出来,再逐步过渡到复杂问题。这样,不但会让学生产生回答问题的浓厚兴趣,也会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回答有水到渠成之感。
  合理的差异性
  课堂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老师一定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有性格上的差异和知识基础上的差异。一般说来,对性格内向的同学要进行提问前的引导和提问后的褒奖,而且一般不宜提难度太大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对性格外向的同学可以适当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在知识基础方面,也是对基础弱的同学多提难度较小的问题,对基础好的同学多提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才更能体现出因材施教。
  方法的恰当性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应当先由老师把问题抛出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如果没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回答。老师切不能先把学生叫着站起来,再让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学生感到紧张而影响了思考。另外,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暂时先不作评价,让其他同学也进行回答,待其他同学回答之后,或者无人回答时,老师再作评价,对知识进行一次强化。
  对象的双向性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由老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由学生向老师提问。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老师反馈自己的教学情况,使知识和方法更臻完善,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出色地传授知识,从而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我至今仍然记得在我读初中时的一堂数学课上,当老师讲完“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的长度等于斜边的一半”,我便举手向老师提问:“那如果这个角不是30度,它所对的直角边的长度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时,老师立即夸奖道:“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讲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像凝固了一样,同学们都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了我。显然,这个问题由我提出来比由老师提出来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是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一条脉络,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老师要恰当应用,反复应用,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正如古语所言: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