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方法指导
文章字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可以说是很多教师的“头号难题”。很多教师尝试过让学生阅读、模仿、抄写满分作文、范文等方法,但事倍功半。实际上,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在一篇记叙文中,标题、开头、结尾、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这四个部分是必须要掌握的。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其实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与其让学生阅读满分作文,不如利用好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方法。下面笔者将围绕记叙文写作的四个部分,以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方法指导。
标 题
对于一篇作文而言,标题的好坏对得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好的标题意味着这篇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何为好的标题?
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
在没有读文章之前,光看这个标题,我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谁的背影?为什么要写背影?这个背影有什么特殊之处?当我们有了疑问时,我们就会想要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
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
这个标题虽然交代了人物“于勒”,以及人物的身份“我的叔叔”,但我们心里依然会产生疑问:我是一个什么人物?为什么要写叔叔于勒?于勒有什么特殊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会对文章产生兴趣,进而继续往下看。
两个标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产生疑问,从而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往下读。所以学生在标题的拟定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在标题中留有空白,让阅卷老师产生继续往下看的想法。
开 头
在确定标题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写作。在整篇作文中,开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何为好的开头?
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开头就写出了三个内容:
1.用“军大衣”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它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2.“身后跟着”“巡警”,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的警官形象。“没收来的”四个字,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障。
3.运用社会环境描写,把商店、饭馆的门比喻成“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无顾客上门的社会经济萧条的景象。
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开头不长但是却写出了两个内容:
1.交代长妈妈的身份,表明她地位低下。“阔气”大词小用,具有幽默调侃的意味。
2.解释“我”叫她“阿长”的原因。“憎恶”“谋死”,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了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无论什么开头,都应与所写的内容有关,切忌出现即使删掉开头也不影响作文这种情况。开头的字数不宜过多,以短小精悍、简洁明了为主,《变色龙》全文五千多字,开头不过125字;《阿长与〈山海经〉》全文将近三千字,开头不过128字。在开头,要切实地交代一些必要的信息,并连接下文,要能引起阅卷老师对作文的注意,也就是俗话说的“把最值钱的东西放在最前面、最显眼的地方。”
人物形象
作为记叙文,人物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无论情节简单还是复杂,都离不开人物将其展现出来。因此,一篇好的记叙文,人物塑造一定是非常成功的。何为成功的人物塑造?
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是对孔乙己出场的描述,看似平平无奇的外貌描写,实则向我们揭示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穿长衫”写出了孔乙己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的架子,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而这件长衫是“又脏又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这样都不舍得扔掉,反而继续穿着,写出了孔乙己迷恋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读书人身份。
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拿”“攥”“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一组简单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描写出老王离开时的情形,突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成功的人物塑造,这个人物是变化的,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情绪,一个表情,在设计人物时应注意前后情绪的变化。但同时人物又是不变的,不可能从头到尾是两个性格,在设计人物时应注意什么样的性格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人物在说话时不会面无表情,要适当地加入神态、动作等描写,且要与语言描写相符合。不要给人物“盖章”,尽量让读者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述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总之,成功的人物塑造一定是“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结 尾
在确定标题、写好开头、设计好人物和情节之后,一篇作文也差不多成型,来到了最后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那就是结尾。一个好的结尾,能起到“更上一层楼”甚至“扭转乾坤”的作用。何为好的结尾?
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整个结尾写出了三个内容:
1.运用景物描写,再次出现海边神异的图画,这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结构上照应前文。
2.包含“我”作为新式知识分子深刻的反省,有了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地去斗争,希望便“无所谓无”。
3.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人们都满怀希望地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体现了“我”对创造新生活的思考。
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整个结尾只有43字,但是同时运用了引用和一语双关的手法,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也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诗句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寓意深刻。
无论什么结尾,都应与所写作文内容有关。结尾的字数不宜过多,以短小精悍、简洁明了为主。结尾的设计,要与标题、开头、文章主旨紧紧相扣。结尾由事到理,把作文所记叙的事件上升到哲理或道理,赋予这件事不一样的意义,这样的结尾便能为整篇作文增分不少。
以上是笔者结合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归纳总结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方法技巧。写作教学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掌握技巧方法的基础上勤加练习,才能有成效。
标 题
对于一篇作文而言,标题的好坏对得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好的标题意味着这篇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何为好的标题?
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
在没有读文章之前,光看这个标题,我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谁的背影?为什么要写背影?这个背影有什么特殊之处?当我们有了疑问时,我们就会想要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
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
这个标题虽然交代了人物“于勒”,以及人物的身份“我的叔叔”,但我们心里依然会产生疑问:我是一个什么人物?为什么要写叔叔于勒?于勒有什么特殊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会对文章产生兴趣,进而继续往下看。
两个标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产生疑问,从而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往下读。所以学生在标题的拟定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在标题中留有空白,让阅卷老师产生继续往下看的想法。
开 头
在确定标题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写作。在整篇作文中,开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何为好的开头?
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开头就写出了三个内容:
1.用“军大衣”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它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2.“身后跟着”“巡警”,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的警官形象。“没收来的”四个字,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障。
3.运用社会环境描写,把商店、饭馆的门比喻成“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无顾客上门的社会经济萧条的景象。
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开头不长但是却写出了两个内容:
1.交代长妈妈的身份,表明她地位低下。“阔气”大词小用,具有幽默调侃的意味。
2.解释“我”叫她“阿长”的原因。“憎恶”“谋死”,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了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无论什么开头,都应与所写的内容有关,切忌出现即使删掉开头也不影响作文这种情况。开头的字数不宜过多,以短小精悍、简洁明了为主,《变色龙》全文五千多字,开头不过125字;《阿长与〈山海经〉》全文将近三千字,开头不过128字。在开头,要切实地交代一些必要的信息,并连接下文,要能引起阅卷老师对作文的注意,也就是俗话说的“把最值钱的东西放在最前面、最显眼的地方。”
人物形象
作为记叙文,人物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无论情节简单还是复杂,都离不开人物将其展现出来。因此,一篇好的记叙文,人物塑造一定是非常成功的。何为成功的人物塑造?
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是对孔乙己出场的描述,看似平平无奇的外貌描写,实则向我们揭示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穿长衫”写出了孔乙己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的架子,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而这件长衫是“又脏又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这样都不舍得扔掉,反而继续穿着,写出了孔乙己迷恋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读书人身份。
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拿”“攥”“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一组简单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描写出老王离开时的情形,突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成功的人物塑造,这个人物是变化的,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情绪,一个表情,在设计人物时应注意前后情绪的变化。但同时人物又是不变的,不可能从头到尾是两个性格,在设计人物时应注意什么样的性格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人物在说话时不会面无表情,要适当地加入神态、动作等描写,且要与语言描写相符合。不要给人物“盖章”,尽量让读者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述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总之,成功的人物塑造一定是“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结 尾
在确定标题、写好开头、设计好人物和情节之后,一篇作文也差不多成型,来到了最后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那就是结尾。一个好的结尾,能起到“更上一层楼”甚至“扭转乾坤”的作用。何为好的结尾?
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整个结尾写出了三个内容:
1.运用景物描写,再次出现海边神异的图画,这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结构上照应前文。
2.包含“我”作为新式知识分子深刻的反省,有了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地去斗争,希望便“无所谓无”。
3.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人们都满怀希望地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体现了“我”对创造新生活的思考。
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整个结尾只有43字,但是同时运用了引用和一语双关的手法,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也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诗句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寓意深刻。
无论什么结尾,都应与所写作文内容有关。结尾的字数不宜过多,以短小精悍、简洁明了为主。结尾的设计,要与标题、开头、文章主旨紧紧相扣。结尾由事到理,把作文所记叙的事件上升到哲理或道理,赋予这件事不一样的意义,这样的结尾便能为整篇作文增分不少。
以上是笔者结合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归纳总结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方法技巧。写作教学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掌握技巧方法的基础上勤加练习,才能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