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不被违规竞赛套路, 家长要多一些平常心
□关育兵
文章字数:
  掌握合规竞赛白名单、警惕违规竞赛套路、参加违规竞赛有风险……近日,针对寒假期间的违规竞赛等问题,北京“双减”工作专班特别发出提示。(1月7日《北京青年报》)
  客观来说,竞赛是有一定好处的,在竞赛中可以发现孩子存在的学习问题,孩子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有益于发现孩子的特长所在。然而,违规竞赛的产生,却正在背离竞赛的初衷。这些违规竞赛,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诱导学生不断报班刷题。违规竞赛的题目严重超前超纲,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些违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混乱,线上代考、线下作弊、漏题透题、买卖证书情况屡有发生,给学生和家长传递了错误的价值和信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违规竞赛的主办方往往是虚构的“组委会”,不具备任何法律责任承担条件,有时为了躲避监管,考场经常会临时“搬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保障学生安全。
  既然如此,为什么家长还热衷于让孩子参加违规竞赛呢?不能否认,难以辨认是合规竞赛还是违规竞赛,是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在于家长缺乏平常心,对竞赛抱有过多的功利之心。不少家长把孩子参加竞赛当作进升名校的垫脚石、敲门砖,冀望通过竞赛获奖能够让孩子直升名校。这是家长支持孩子参加竞赛,甚至不惜花费颇大参加违规竞赛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心理下,家长往往以“宁可错参千次,不可错失一次”的心理让孩子参赛,再加之相关组织者的话术诱导裹挟,家长被套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一些家长看来,证书多一些,对于孩子的未来而言,总是有益无害的。在这样的指导心理下,不只学科竞赛,就连参加非学科校外培训,在很多时候也是以获取证书、考级为目的的。甚至一些家长的想法到了一种没有证书、考级的培训就不参加的错误地步。认识出现了错误,思想有了偏差,对于机构暗示的可以保获奖、花钱买奖,一些家长自然就乐此不疲了。
  除了违规竞赛组织者的套路,还有一些学校会与相关方勾连,把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这也是诱导家长相信和参加违规竞赛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避免被违规竞赛套路,家长需要提高辨别违规竞赛和合规竞赛的能力。这并不难,通常来说,“零收费”,非营利主体主办,办赛有连续周期性且每学年只举办一次竞赛,每年都有公开、公布、公示的就是合规竞赛。除此以外大都是违规竞赛。但对于家长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端正孩子参加竞赛的指导思想,少一些功利性,多一些平常心,这就能够有效拒绝被竞赛组织者套路了。
  当然,除了家长自身提高辨别能力,还需要加大力度打击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违规竞赛,严处学校违规招生行为,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管理各类竞赛活动。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