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年集是一幅乡俗年画
□李坤
文章字数:

  在我的苏北老家,赶年集是年事中最精彩的部分。
  日子一进入腊月,年味逐渐浓起来,乡亲们心里像长了草,心心念念地想着赶年集。年集是春节前的最后一次逢集,乡亲们希望把一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在这一天全部完成。年集就像一块强力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乡亲们潮水般地汇集过来,享受着乡村独有的喜悦。
  天刚放亮,小商小贩们就来抢占有利地形了。他们停好车,双手拢在一起凑到嘴边哈两口热气,使劲地搓几下,然后搭棚子、摆摊子。很快,集市街道两边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服装、鞋帽挂满摊头,红色的对联、大红的灯笼,各种不同款式的福字目不暇接,鸡、鸭、鱼、猪、牛肉,摆在案板上让人垂涎欲滴,蔬菜、水果,各种零食干货登场。
  赶年集不用急,年集不到天黑不散集。吃过早饭,赶年集的乡亲们才姗姗而来。他们多半是胳肢窝里夹个编织袋,几个人一群步行着,边走边说话。他们特别热情,对面来了个人,只要认识就停下来让支烟,不抽完,还不让走。
  赶年集的年轻人多半是开着车来,心不在焉地在集市上溜达一圈。说着“不上档次!”很快转身离开,回家打牌、玩手机去了。年轻人赶年集,多半是为了炫耀刚买的车,刚带回家的女朋友,在路上人多处拼命地按喇叭,摇下车窗和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大声地打着招呼。赶年集的主力军是老头老太太们,这些老人们多半是在城里带孙辈的,一年中难得赶集,遇到老朋友要好好叙叙旧。老人们从集市东头踱到西头,又从南头逛到北头,问了不少价,却很少见他们买东西。他们问的东西也多数是春节不急着用的物件,基本都是允诺给孙子孙女们的零食。他们关注最多的是祭祀用的鲫鱼,猪膘,直径十厘米左右带有福寿图案的碗。这些是年轻人从来不注意的,老人们只有亲自来年集上挑选。女人们主要是冲着新衣服来的,她们也清楚年集上没有什么高档次的衣物,但是男人们打工回来总得赶个年集表示一下。她们拖着男人,在卖服装的地方试了一家又一家,穿了这件换那件,终于找到一款自认为还算合适的衣服。小孩子牵着老人们的手,爷爷奶奶买的零食可收买不了他们,他们不讲究吃穿,只注意玩具。家里玩具一大堆,都是刚买没几天的,老人们心疼钱,舍不得这样浪费。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瞪来的眼神毫不在乎,抓着摊位上的玩具不撒手,不给买就赖在地上大哭撒泼。最后,老人们不得不乖乖掏腰包。
  年集上最热闹的地方还是卖对联的地方,这些可是每家都要贴的。老人们习惯了买对联,更习惯了排队等候现写的春联,对孩子们带回来的印刷春联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整个年集,因为这几位写春联的人而增加了文化气息,那些蒸、炸、炒、煮的香味里也多了一股淡淡的墨香。
  老家的年集,就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更是家乡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是一幅苏北农村版的“清明上河图”。
  穿过年集熙熙攘攘、热闹喧嚣的目光,跑进了新年的每一缕阳光里,我们嬉笑着开始迎来新的一年……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