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卧游
□徐志刚
文章字数:
  三月里,春意浓郁,春情荡漾。一到节假日,人们都纷纷跑到户外,踏青游春,赏竹访柳,尽情享受造物主给人们带来的美和快乐。
  在西安踏青不仅方便,还有很多选择。城里诸多的公园绿地先不说,南边的秦岭和北边的渭河,就有许多个踏青处。私家车的普及,踏青人腿更长了,一脚油门,想去哪儿都成。
  到了清明,西安周边一定会被挤得像自由市场似的,人满为患,车满为患。走不动、看不好、吃不上也玩不成,所以慢慢就有了“卧游”这个概念,而最早提出“卧游”的是一个叫宗炳的画家。和同时代其他画家不同的是,宗炳不仅画画,而且好动脑子,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美术理论家。早在1500年前他就在他的画论《画山水序》里,从山水画作品审美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卧游”这个概念。在后世的书画界乃至文人、商贾圈子里,影响很大。
  我国园林艺术之所以发达,和人们喜欢外出游山踏青有关,和宗炳的“卧游”也有关。在古代,无论家世身份如何,但凡有些家资的,在建私宅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建个私家花园。即使不像《红楼梦》里贾府那样,弄出个大观园来,至少也得像《浮生六记》里沈复和芸娘那样,“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有这样的心境和情趣。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以为,在罗丹所说的那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后面,一定还会有颗爱美的心。“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这颗爱美的心,在纳兰这里就是“卧游心”,这颗“卧游心”就是促使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由的爱美之心。即使是像我这种在众人纷纷走到户外,却驻足宅家躲清静的人。
  有不少和我一样,为满足自己“卧游心”的人,会来到书院门,请上一幅山水画,像宗炳一样把画挂在墙上;再到花市去,买上几盆花草绿植,再端上一盆山水盆景,让自己的“卧游”更真实,更立体。
  此刻,我就站在我书斋内的假山盆景和花草绿植旁,静静地看着那苔藓青青流水淙淙的假山,闻着绣球的花香,欣赏着菖蒲、文竹和兰草那清绝高洁的仪态,室内有青山,窗外有鸟鸣,胸中有丘壑,眼前有流云。不仅我的“卧游心”得以满足,我还感到了沈复、芸娘的情趣,拥有了宗炳、纳兰“卧游”的达观。虽足未出户,我的心却已融化到了春天里。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