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立冬:纷 纷红叶满阶头
□徐 新
文章字数: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天的景象尚未完全褪尽,立冬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踩着厚厚的落叶匆匆而来,冬天的扉页悄然间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收冬藏,从立冬开始,时令进入冬天。古人根据自然的变化将立冬分为三候:初候,水始冰。水面渐渐冻结,但未成坚冰。二候,地始冻。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以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此时,天地间草 木凋零、动物蛰伏,万物都趋于休止。立冬与立 春 、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重要的节日。立冬是十月的大节,《礼记》曰:“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汉魏时期,立冬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的掠夺与侵袭。
  一日秋风一日薄,黄叶丹枫恋枝柯。立冬时节是寒风乍起、万物凋零的开始之日。高远的蓝天下,日渐疏朗的枝条在阵阵轻风中时不时飘下几片叶子,树枝横斜,疏影交错,每一棵树都迎接着寒风的洗礼;空旷的田野静静地躺卧着,庄稼被收割殆尽,丰收的果实全部运回了场院。但大地总是那么生机勃勃,即使在这草木凋零的时节,油菜苗直起了腰杆,山茶花含苞了,枇杷花飘香了,生命的律动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立冬时节正处于秋末,故而诗人们对着尚存的黄花落叶之景吟诗作赋。元代陆文圭的《立冬》写道:“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黄花带露,红叶飘飞,村歌互答,闲情高卧,实在是一番妙不可言的景象。元代仇远的《立冬即事》写出了典型的立冬气候特点:“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真正的霜寒还没到来,唯见庭院里树叶半青半黄,这样的日子恐怕不多了,在冬天里,我们只有寄希望于清香的梅花。明人王稚登的《立冬》诗,则意味深重:“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笔下的立冬可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立冬这晚已比昨宵冷多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守着一盏孤灯半轮残月,触景生情,更盼家的温暖,望月怀远,其情切切,读来颇有感叹人生的意味。
  我国幅员辽阔,立冬时节在北方已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还是小阳春的天气。所以诗人们应景之作也就有所不同。李白的《立冬》诗写道:“冻笔 新 诗 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 墨 花 月白,恍疑雪满前 村。”“立 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寒炉中温起一壶美酒,边取暖边饮酒驱寒,诗人在微醺中竟将月光当作了 满 地 雪花。细细品读,浪漫之情 跃 于 笔端,想象奇丽大胆,实在是美妙不已。宋代钱时的《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寥寥数语,把立冬时节的景物描摹得生动之至。霜花挂树,红叶满阶,西风肆虐,惟有黄花傲然挺立,守着最后的秋天。白居易的《早冬》写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江南十月,冬天似春天。寒霜未冻,青草萋萋,太阳暖晒大地,叶黄像初生,诗人热切盼望喝酒的清闲。品读这些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的“立冬”诗,感受着立冬时节的独有景致,也别有一番情趣,原来冬天也可以这么美的。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秋去冬来,又是一年四季轮回。流逝的时光,催人的季节,承载着生命的沉重与轻盈,在人们的辛勤耕耘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