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找到生命里的那道光
——读冉正万小说集《唤醒》
文章字数:
  □李 钊
  无论是长篇小说《纸房》《银鱼来》《天眼》,还是中短篇小说集《跑着生活》《有人醒在我梦中》《树洞里的国王》,冉正万的作品一直以独具特色的黔地文化、细腻鲜活的人物刻画、贴切生活本真的内容呈现、人性和现实的深层挖掘,于人心灵深处种下一颗火热的种子,当这颗种子慢慢生根、萌芽、升温、燃烧,成为一道明亮的火光,其力量能到达所有需要照亮的地方。
  冉正万最新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唤醒》依旧具有如此力量。书中收录《唤醒》《一只阔嘴鸟》《诗人与香菇》《高脚女人》《十字弩》《慢生活》六篇小说,每篇作品都藏着不同的个人世界,聚焦对信念、良知的坚守,在冉正万的小说世界里,那些生活里不起眼的人物,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在不知不觉中唤醒人们心中朴素真实的情感,抚慰快节奏生活下的不安和躁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曾言,写作和阅读小说都需要我们将所有来自生活,来自我们想象的材料——我们个人世界的主题、故事、主人公和细节——融入这种光,融入这个中心。冉正万的作品之所以极富生命力,离不开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生活本来就是一种启示,它给冉正万的创作提供着各种苦辣酸甜的素材,视觉上、心灵上、感官上形成多重刺激,让他以此萌生的灵感去创作,成就有温度、有深度、有生命力的作品。《纸房》源于在黔西南看到黄金开采的盛况时所萌生的想法,《银鱼来》取材于遵义毛石乡溶洞的真实见闻,《唤醒》是他在梵净山脚下听雷平阳讲的故事激活的创作冲动,《慢生活》是他在乘坐几次高铁后萌发的想象。他经常把生活中的各种故事和感受,变成文字带进小说里,让小说有了精彩的故事和细节,形成一道模糊难定,却可以照亮整片森林的光源。
  冉正万认为,文学就像是一个比喻,小说创作要到人性中去,通过“打比方”“让人心里的东西能出得来”。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启发方式。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坚守的东西,《唤醒》一文中,身负重任的柴启物即便看到革命胜利、战友就在身边,依然不能唤醒自己的身份,有人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对使命的坚守;明月不敢让容颜老去,为爱人等待一生,有人明了明月的生命需要爱情来唤醒。《诗人与香菇》里的天坑就像一座围城,被放逐在里面的人们向往天坑外的阳光、土壤、盐铁,却不敢跨出半步,可当他们获得走出去的机会,却发现自己已经“走”不出去了,而带着扶贫使命来的诗人却因为向往和追求,走进天坑不愿离开。《一只阔嘴鸟》是被回忆填满的故事,站在生命的末端,他有对年华逝去的追忆,有对亲友辞世的哀伤,有对青年时光的懊恼,有对弱小生命的尊重……我们也都像一只阔嘴鸟,一生都在不断找寻生活的真相,直到生命终结才发现,真相走了,自己还在地上。
  某种程度上来说,读《唤醒》一书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和自己无关的人物情节中,找到和自己有关的情感和思想,进而找到自己生命里的那道光。你,会在冉正万张弛有度的叙事里找到什么呢?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