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多角度解析人物素材
□戴跃明
文章字数:
  人物类素材是考场作文的源头活水,一个鲜活有力的人物素材,足以让一篇作文焕发光彩、脱颖而出。
   正能量人物故事
  正能量人物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蕴含的精神内核能与多个写作主题产生共鸣。这类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思想的光芒,让考生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实现素材的高效利用。
  以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赛事为例:四川姑娘邓雅文惊喜夺金,另一名来自河南的选手孙佳琪,比赛中意外摔倒受伤,却依然选择用高难度动作完成比赛,最后名列第七。当日,新华社与中国青年报给予了这样的新闻报道——河南姑娘孙佳琪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她身上展现出的体育精神,依然感动了网友,引发了热议。即使没有奖牌,孙佳琪也挑战了自己,征服了观众,彰显了真正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
  这则素材的多维解读价值体现在:
  1.超越自我的人生哲学
  孙佳琪的坚持,本质上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竞技体育中,对手的成绩是客观存在的参照,但真正的突破永远指向内心的怯懦与身体的极限。她带伤完成动作的瞬间,早已超越了“第七名”的名次意义,成为“战胜自我”的生动注脚。这一内核可延伸至“成长”“勇气”等主题,论证“人生的赛道上,最大的对手从来不是他人,而是那个想放弃的自己”。
  2.价值认知的升级迭代
  当国内媒体与观众开始为“未获奖牌的坚持”喝彩时,背后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成熟。从“唯金牌论”到“为拼搏者鼓掌”,这种转变印证了“过程价值”的回归——就像孙佳琪的比赛,摔倒后起身的决绝、完成动作的专注,比奖牌更能诠释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这一视角可用于“理性认知”“文明进步”等主题,说明一个民族的自信,不仅在于收获荣耀的时刻,更在于正视成败的从容。
  3.大国精神的具象表达
  邓雅文的金牌展现了中国体育的“硬实力”,孙佳琪的坚持则彰显了中国健儿的“软实力”。二者共同构成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披克格言的中国诠释:我们既追求卓越,也尊重过程;既为胜利欢呼,也为不屈动容。这种“刚柔并济”的态度,恰是大国心态的缩影,可用于“国家形象”“精神传承”等主题,论证“真正的强国风范,在于对多元价值的包容与践行”。
   独特人物故事
  在考场作文中,那些突破常规认知、带有“颠覆感”的人物故事,能打破思维定式,让论证更具冲击力。这类素材需要考生保持对近期热点的敏感度,捕捉那些蕴含深刻人生启示的“非典型”故事。
  “0分考生”徐孟南的人生轨迹便是典型案例。2008年高考,19岁的他在试卷上写下对教育制度的批判,刻意交上零分答卷,试图以极端方式“唤醒教育反思”。此后10年,他的生活被工厂流水线、工地脚手架填满:每天7时起床,从事10小时以上的重复劳动,因高中学历被多份工作拒之门外。2018年,他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专科院校学习新闻传媒,2024年安徽实施新高考政策时,35岁的他再次走进考场。接受采访时,他坦言:“当年以为放弃高考是反抗,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改变需要先走进规则,再用知识的力量打破局限。”
  这则素材的深层价值在于其“认知反转”带来的启示:
  1.选择的重量与代价
  徐孟南的故事印证了柳青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19岁的他以“对抗规则”为勇气,却在10年后才懂得:真正的勇气不是鲁莽的破坏,而是理性的建设。这一视角可用于“成长选择”“理性与冲动”等主题,论证“青春的试错需要代价,但认清代价本身,也是成熟的开始”。
  2.救赎的可能与时间的宽容
  从“零分答卷”到“重新备考”,徐孟南用16年完成了一场“人生纠错”。这并非简单的“回归原点”,而是经历社会毒打后的觉醒——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是单行道,即使走偏了方向,只要愿意掉头,任何时候都不算晚。这一内核可延伸至“救赎”“坚持”等主题,说明“真正的强者不是永不犯错,而是在犯错后拥有重新出发的勇气”。3.教育的本质与人生的弹性
  徐孟南的经历是对“教育价值”的生动注解:工厂的10年让他明白,学历不是枷锁,而是打开更多人生选项的钥匙;专科学习的经历让他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塑。他的话“教育能让人生具有翻篇的能力”,恰恰点出教育的本质——不是固化命运,而是赋予人改变命运的底气。这一视角可用于“教育意义”“成长价值”等主题,论证“求知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为人生增加弹性与可能性”。
  无论是正能量故事还是独特叙事,人物素材的运用都需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抓本质”,剥离事件表象,提炼精神内核,让素材与论点形成“深度绑定”;二是“巧勾连”,根据主题需要调整叙述角度,避免千篇一律的“故事复述”。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