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辋川吟诗
□冉学东
文章字数:
  前不久,全国上映的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由此带火了唐诗。无独有偶,我刷抖音时,见外地游客与西安市文化主播对诗,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喜欢唐诗较早,起先读李白的诗,大概因为他的诗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之外,诗人更像一名侠客。我从小就有一个侠客梦!因自己天生愚钝,根本不是一个练武的料,年龄渐长终于有所顿悟,就喜欢读王维的诗句了。
  王维少年得志,中年仕途不顺,因此,他在终南山辋川,从诗人宋之问手中购买旧宅遗址,兴建他自己的辋川别墅。此后,半官半隐,不仅留下传世的诗词,还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鼻祖。他的《辋川图》真迹画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家蒋勋曾说《辋川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一件文物。
  我是王维的推崇者,最早拜谒王维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近日市文联组织艺术家蓝田采风,我随采风团一行来到辋川,怀着虔诚的心情再次拜谒了王维墓。
  据传,王维亲手培植的银杏树,逐渐衰败,后人嫁接新枝,注入营养,浇水施肥,使这棵老银杏重新焕发了青春。
  来到此处,触景生情,我与秦腔名家侯红琴一拍即合,朗诵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让这首写秋的经典诗篇,空灵地穿越辋川的初冬。
  王维在《辋川集》中收录了二十首田园诗,这一诗一景的描绘,为后人复原了他笔下辋川图的意境。辋川别墅后来成了历朝历代诗人们的朝圣之地。
  当初的辋川成就了王维,如今,又是王维成就了辋川!
  从辋川别墅离开,驱车约二十分钟抵达辋川溶洞。辋川溶洞坐落在半山腰,洞门的方向朝北而开,洞口显得异常狭窄,走进之后,豁然开朗。初进溶洞,我与大家都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阴冷。后来,或红或绿的灯光闪烁于眼前,又听到轻音乐响起,不知不觉身上的寒气消散了。
  步入溶洞文化长廊,我被眼前的景致震撼。溶洞不仅洞中有洞,洞中还有亭台楼阁悬于空中。在这悬空的亭台楼阁之中,还坐着一位苗条淑女。她见洞外进来一波游客,便向游客施礼,之后又坐下抚琴。她弹奏的是古琴乐《卧龙吟》。这场景,我岂能错过?于是,与书法家萧力伟接龙朗诵了李商隐的诗句。诗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溶洞相传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曾在此得道羽化,故被奉为道家第五十五福地。千百年来,每逢农历二月初五至初七,方圆几百里的香客就会云集于此,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
  后来,据说明代有个落魄才子叫庞三才,曾在这个溶洞苦读学问。他的境况被人同情,当地富户给他周济,使他度过了生活的窘迫局面,最终考取进士。此后他故地重游,为这个溶洞题写了一副楹联,上联为“霞光映霄汉”,下联为“紫雾辉终南”。
  楹联对仗工整、境界宽阔,我不禁吟诵起来……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