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简 讯
文章字数:
  五部门联合清理非法网络招聘活动
  本报综合讯(张子璇)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当前,正值招工求职高峰期,一些不法单位和个人为牟取利益,未经行政许可、逃避监管,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其中部分非法职介活动从线下迁移至网上,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以公众账号、小程序和其他互联网群组等形式,常态化发布招聘岗位,开展职业介绍,其中不乏大量涉嫌就业歧视、虚假招聘、“招转培”“培训贷”等违法信息,有的甚至涉及以招聘为名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侵害劳动者公平就业和人身财产权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以纠治各类网络招聘乱象为重点,组织各地区深入开展2025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并联合指导有关互联网平台企业,督促落实平台审核巡查责任,核验相关账号及其运营主体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资质情况,筛查出1196个公众账号未经许可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目前已按有关法律规定和平台运营规则采取暂停发布招聘信息功能等处置措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试点实施重大非共识项目
  本报综合讯(记者 崔兴毅)
据《光明日报》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作为突破现有认知、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特征的非共识创新研究是世界科技大国的重要关注点,而此类研究往往由于争议大、识别难、风险高,难以通过常规渠道获得支持。如何对非共识项目进行有效识别和资助一直是国际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守正创新,制定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成立由一线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重大非共识项目专家委员会,在项目识别和遴选中充分向专家委员会赋权,切实发挥高水平专家的学术鉴赏力和判断力;建立专家推荐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动发现“双轨并行”的项目征集渠道;采用“按需—分段—长期”的资助模式,分阶段支持、逐步增加资助强度;构建不问出处、不设门槛、不唯过往业绩等打破常规的评价导向,引导和鼓励一线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从事非共识创新研究;采用“深度交互式研讨+专家委员会合议”的非常规遴选模式,邀请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专家通过深度互辩、充分研讨来遴选项目;在项目实施和考核评估中,采取“动态调整、审慎包容”的管理理念,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创新生态。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通过实施重大非共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加强对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等项目中非共识创新研究的识别,构建多层次、体系化的非共识项目资助机制,努力探索一条支持非共识创新的有效路径,在支持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科技竞争“无人区”开辟重要研究方向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不盲目追逐热点、不做“跟班式”科研,构建有利于原始创新的良好生态,从而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