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讯
文章字数:
七部门联合倡议: 守护青少年远离网络涉毒风险
本报综合讯(蔡静)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当前,受国际毒潮泛滥等因素影响,国内毒品滥用形势发生结构性变化,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突出。为全力遏制网络涉毒信息传播和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违法犯罪活动蔓延,面向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科普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禁毒办决定于2025年6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网络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并联合发布倡议。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由于对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了解不够,受社会特别是网络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不良信息诱导、欺骗,导致滥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情况时有发生,极易诱发恶性犯罪,引发肇事肇祸等案事件,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
倡议提出,依托咪酯、右美沙芬、曲马多等既是治病的药品,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管制的麻精药品,广大青少年务必遵医嘱使用,非医疗目的滥用即是吸毒违法行为。要警惕“无害”谎言骗术,面对诱惑勇敢说“不”。积极倡导家庭、社会共担禁毒责任,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织密无毒的铁壁铜墙。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失控等情况时,应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以爱为盾,科学为剑,秉持“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全力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
“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本报综合讯(记者 张晓华)据《光明日报》消息,自2025年4月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以来,中央网信办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AI技术滥用乱象,深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整治任务,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据悉,各地网信部门加大违规AI产品处置力度,切断违规产品营销引流渠道,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健全技术安全保障措施,推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加速落地。北京网信办开设AI技术滥用治理举报渠道,形成“用户标记—平台核查—联合处置”工作模式,处置有关举报26篇。上海网信办推动标识要求落地示范,组织开展4场法规宣贯和专题交流,覆盖企业400余家,属地内重点企业已基本完成显式标识规范上线。浙江网信办加大对属地AI应用和网站平台的督导力度,各平台共拦截清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及提问2550万余条。江苏网信办加强统筹协调,联合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排查AI风险域名163个,封堵和取消接入域名18个。天津网信办采用“人工+技术”方式开展大模型安全监测,通报4批次14个风险问题。
本报综合讯(蔡静)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当前,受国际毒潮泛滥等因素影响,国内毒品滥用形势发生结构性变化,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突出。为全力遏制网络涉毒信息传播和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违法犯罪活动蔓延,面向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科普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禁毒办决定于2025年6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网络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并联合发布倡议。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由于对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了解不够,受社会特别是网络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不良信息诱导、欺骗,导致滥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情况时有发生,极易诱发恶性犯罪,引发肇事肇祸等案事件,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
倡议提出,依托咪酯、右美沙芬、曲马多等既是治病的药品,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管制的麻精药品,广大青少年务必遵医嘱使用,非医疗目的滥用即是吸毒违法行为。要警惕“无害”谎言骗术,面对诱惑勇敢说“不”。积极倡导家庭、社会共担禁毒责任,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织密无毒的铁壁铜墙。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失控等情况时,应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以爱为盾,科学为剑,秉持“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全力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
“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本报综合讯(记者 张晓华)据《光明日报》消息,自2025年4月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以来,中央网信办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AI技术滥用乱象,深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整治任务,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据悉,各地网信部门加大违规AI产品处置力度,切断违规产品营销引流渠道,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健全技术安全保障措施,推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加速落地。北京网信办开设AI技术滥用治理举报渠道,形成“用户标记—平台核查—联合处置”工作模式,处置有关举报26篇。上海网信办推动标识要求落地示范,组织开展4场法规宣贯和专题交流,覆盖企业400余家,属地内重点企业已基本完成显式标识规范上线。浙江网信办加大对属地AI应用和网站平台的督导力度,各平台共拦截清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及提问2550万余条。江苏网信办加强统筹协调,联合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排查AI风险域名163个,封堵和取消接入域名18个。天津网信办采用“人工+技术”方式开展大模型安全监测,通报4批次14个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