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没有“定式”
文章字数:
毕业季的银杏叶黄透时,我收到了小吴的信息,感叹号旁的文字跳着热乎气:“老师,我已经考上本地的特岗教师啦!那天的面条暖到现在……”
我想起来小吴第一次出现在行政楼,是深秋的某个午后。她抱着简历站在门口,“老师,我来应聘勤工助学岗。”声音轻得像飘落的银杏叶,递材料的手却稳稳当当——那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闲聊得知,她正在准备年底的研究生考试。我们深知考研学生的不易,她在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坚持勤工助学,应该是有一些困难。因此,办公室的老师们默契地为她留出复习空间和时间。只有在档案堆成小山时,才会喊她搭手分类。可这姑娘偏偏懂事得让人心疼,见饮水机的桶空了,不等人开口就扛着新桶换好;发现打印机卡纸,自己研究说明书捣鼓半小时修好。
距离考试两个月左右,小吴向我提出了退出助学岗的请求,我们也非常支持,希望她能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一战上岸。一天晚上,我抱着文件夹往食堂走,却在拱桥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小吴裹着旧羽绒服蹲在栏杆旁,刘海被风吹得乱贴在额上,手里攥着的考研大纲边角已磨出毛边。
“小吴?”她回头的瞬间,我看见她一脸愁容。我赶紧走上前去,询问她怎么了,小吴低着头沉默不语。此时距离考试还有几天,我想她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我和她并肩站着,刺骨的寒风毫不留情地刮着脸,河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帮到她,干脆拉着她一起去了食堂。我们面对面坐着,不锈钢桌面上摆着两碗飘着葱花的热汤面。她吸着鼻子搅面条,突然把筷子一放:“老师,我害怕,如果我考研失败了怎么办?”
蒸汽模糊了我的眼镜片。我搬出了自己当年考研、找工作、换工作的经历,总之是把自己青春里的那些美好或狼藉都说了个遍。我轻声安慰她:“你看我现在坐在办公室,当年还想当战地记者呢。后来摔了跟头才明白,人生不是单行线。”我指着窗外的河,“考研只是其中一条河道,真堵了,绕个弯也能到大海。”她突然抬头,面条的热气让她眼睛发亮:“老师,你说真的有无数种可能吗?”
记忆有点模糊,我的视线重新回到信息上,我飞快敲下“人生高处再见”,却在发送键前猛地停住——“高处”二字像根细刺扎在心头。
突然想起去年毕业典礼上,有个去边疆支教的学生说:“别人往高处走,我想往远处走,看看昆仑山的雪。”另一个创业失败的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奶茶店的新菜单,配文是“低处的烟火气也挺好”。
青春本就不该被“高处”定义。就像此刻落在我办公桌上的枫叶,有的飘进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有的贴在支教日记的扉页,有的落到创业企划书的咖啡杯里。我删掉原有的信息,重新编辑:“可以往高处走,也可以四处走走。你看教学楼后的紫藤架,爬得高的能晒到阳光,贴着地面的也能接住露珠。”
小吴还寄来了一张明信片,背面是她和学生们在草原上的合影,配文写着:“您说的‘无数种可能’,我在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时懂了——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灯塔,做只照亮小路的萤火虫也很好。”
青春没有定式,人生轨迹各不相同,离开大学这个象牙塔,有人选择继续攻读学位,有人选择扎根边远地区,有人选择到繁华都市闯荡,也有人选择去自主创业。这是一个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的时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以往高处走,也可以四处走走,人生处处皆风景。高处有高处的辽阔,低处有低处的宁静;远方有远方的神秘,近处有近处的温暖。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某一个终点,而在于享受这一路的美景与过程。
我想起来小吴第一次出现在行政楼,是深秋的某个午后。她抱着简历站在门口,“老师,我来应聘勤工助学岗。”声音轻得像飘落的银杏叶,递材料的手却稳稳当当——那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闲聊得知,她正在准备年底的研究生考试。我们深知考研学生的不易,她在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坚持勤工助学,应该是有一些困难。因此,办公室的老师们默契地为她留出复习空间和时间。只有在档案堆成小山时,才会喊她搭手分类。可这姑娘偏偏懂事得让人心疼,见饮水机的桶空了,不等人开口就扛着新桶换好;发现打印机卡纸,自己研究说明书捣鼓半小时修好。
距离考试两个月左右,小吴向我提出了退出助学岗的请求,我们也非常支持,希望她能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一战上岸。一天晚上,我抱着文件夹往食堂走,却在拱桥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小吴裹着旧羽绒服蹲在栏杆旁,刘海被风吹得乱贴在额上,手里攥着的考研大纲边角已磨出毛边。
“小吴?”她回头的瞬间,我看见她一脸愁容。我赶紧走上前去,询问她怎么了,小吴低着头沉默不语。此时距离考试还有几天,我想她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我和她并肩站着,刺骨的寒风毫不留情地刮着脸,河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帮到她,干脆拉着她一起去了食堂。我们面对面坐着,不锈钢桌面上摆着两碗飘着葱花的热汤面。她吸着鼻子搅面条,突然把筷子一放:“老师,我害怕,如果我考研失败了怎么办?”
蒸汽模糊了我的眼镜片。我搬出了自己当年考研、找工作、换工作的经历,总之是把自己青春里的那些美好或狼藉都说了个遍。我轻声安慰她:“你看我现在坐在办公室,当年还想当战地记者呢。后来摔了跟头才明白,人生不是单行线。”我指着窗外的河,“考研只是其中一条河道,真堵了,绕个弯也能到大海。”她突然抬头,面条的热气让她眼睛发亮:“老师,你说真的有无数种可能吗?”
记忆有点模糊,我的视线重新回到信息上,我飞快敲下“人生高处再见”,却在发送键前猛地停住——“高处”二字像根细刺扎在心头。
突然想起去年毕业典礼上,有个去边疆支教的学生说:“别人往高处走,我想往远处走,看看昆仑山的雪。”另一个创业失败的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奶茶店的新菜单,配文是“低处的烟火气也挺好”。
青春本就不该被“高处”定义。就像此刻落在我办公桌上的枫叶,有的飘进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有的贴在支教日记的扉页,有的落到创业企划书的咖啡杯里。我删掉原有的信息,重新编辑:“可以往高处走,也可以四处走走。你看教学楼后的紫藤架,爬得高的能晒到阳光,贴着地面的也能接住露珠。”
小吴还寄来了一张明信片,背面是她和学生们在草原上的合影,配文写着:“您说的‘无数种可能’,我在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时懂了——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灯塔,做只照亮小路的萤火虫也很好。”
青春没有定式,人生轨迹各不相同,离开大学这个象牙塔,有人选择继续攻读学位,有人选择扎根边远地区,有人选择到繁华都市闯荡,也有人选择去自主创业。这是一个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的时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以往高处走,也可以四处走走,人生处处皆风景。高处有高处的辽阔,低处有低处的宁静;远方有远方的神秘,近处有近处的温暖。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某一个终点,而在于享受这一路的美景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