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层”内容考查, 助力树人选才目标落实
文章字数:
□刘振和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文简称《评价体系》)构建了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评价框架,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为高考命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2025年2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于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强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引导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根据《评价体系》和《通知》要求,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特点,下面从《评价体系》的“四层”考查内容切入,谈谈对2025年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些展望。
注重核心价值考查,凸显一个“正”字
《评价体系》指出,核心价值是指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核心价值集中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高考考查内容中居于首要位置。核心价值主要包含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三个大的方面,对学习者的思想价值取向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简而言之,可以用一个“正”字来反映核心价值对学习者的要求,即学习目标正确,行为品格端正,做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守正。通过高考,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考这个关键的评价环节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特别需要关注:
1.考查和培养学习者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的思想底色,是个体发展之根、成长之魂。高考可以通过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试题情境,搜集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宣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先辈前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学生民族自信;还可以设置试题情境展示我国高新科技发展成就,培养学习者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引导学习者关心国家发展,激发他们报效祖国,为民族振兴做出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考查和引领学习者敢于负责任和担当。当今世界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危机同样严峻。高考可以通过设置试题,引导学习者直面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思考面向未来的应对之策,引导他们在这些挑战面前切实关注人类命运,争取有所作为,主动担负起改造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
3.考查和引领学习者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基础,包括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求实精神、科学传承精神、科学协作精神等内涵。高考可以命制物理学史试题,考查重要物理学历史事件和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可以考查物理发展前沿知识,激发、引导学习者崇尚真理、消除迷信,激励学习者不懈探索科学本质,探寻科学规律,努力做一个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现代人,用科学奉献社会、造福人类。
注重学科素养考查,强调一个“全”字
《评价体系》指出,学科素养是指学习者能够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3个一级指标,学习掌握是指学习者能够有效输入、编码、储存各种形式的信息的综合品质;实践探索是指学习者能够组织整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品质;思维方法是指学习者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认知品质。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可以用一个“全”字反映,就是全面理解、全面掌握,全方位运用。高考物理试题中注重学科素养考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设置陌生、新颖的试题情境。此类试题首先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素养,要求学生能从陌生、新颖的情境中有效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学会在短时间内把握知识的关键因素和主要规律;其次要求学习者能把现学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再运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2.设置与生产、生活、体育运动等相关的试题情境。例如,可以设置晾衣架、千斤顶、微波炉等常用器材的情境,设置拔火罐、引体向上、自行车打气等日常生活情境。通过该类试题对学习者实践探索素养进行考查,要求学习者能依托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思维分析研究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方案。此类试题还可以培养和激发学习者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考查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准确应用。
3.设置高新科技的试题情境。例如,可以设置深海探测、卫星发射、火星科考等高新科研情境,引导学习者像科学家一样制定计划、评价方案、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习者运用联想、类比和引申等方法对高新科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此类试题,首先要考查学习者对思维方法的掌握,要求学习者会用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等思维方法研究高新科技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其次也对思维品质提出要求,要求学习者能一题多解具备思维的发散性,多题归一具备思维的深刻性,能对解题方法优选具备思维的批判性,能限时解题具备思维的敏锐性等。
注重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一个“强”字
《评价体系》指出,关键能力是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结合往年高考可以发现,高考对关键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关键能力要“强”。个人认为有以下注意点。
1.通过信息题考查学习者“强”的知识获取能力。信息题的特点是字符数多,信息量大,要求学习者能够快速从文字、图像、图片、表格等呈现方式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快速做出概括分析,确认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发现内在联系。
2.通过实验试题考查学习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考实验试题虽然用纸笔这种形式,但是依然可以反映学习者实践操作能力。高考实验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快速设计或选择科学的实验方案,采取正确的实验步骤,实施合理的实验操作,科学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和评价判断,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能够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基于数据和逻辑的推理和论证,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修正和改进的方案。
3.通过复杂问题考查学习者“强”的思维认知能力。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终身发展的基础。《评价体系》指出,思维认知能力是学习者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在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高考试题中设置复杂问题情境,要求学习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深入思考,发现隐藏在繁杂现象后面的内在规律和关键特征,能够通过逻辑思辨,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要求学习者面对复杂问题,能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发散地、逆向地解决问题。通过复杂试题的设置,准确考查学生真正的思维发展水平,选拔出没有思维弱点和盲区的真正优秀的人才,实现为国选才的考试目的。
注重必备知识考查,贯彻一个“稳”字
《评价体系》指出,必备知识是指学习者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内容繁多的知识体系。考虑到考试时间和试卷的限制,所以考查点必然聚焦于主干知识上。主干知识对其他知识具有吸附性、概括性和统领性,考查主干知识更容易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回看历年高考,对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体现出高考命题内容的稳定性,这就是高考内容的“稳”字,这也必然是2025年高考的特征。
对于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对学习者提出以下要求:首先,学习者要科学建构知识网络体系,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哪些知识是主干知识。其次,要准确理解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能够辨析其与相似、相近知识的异同。最后,能够灵活运用主干知识。例如,物理知识体系中力学部分的主干知识有速度、加速度、合外力、动量、动能核心等概念,有两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两定理(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和两个重要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和一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主干规律,有正交分解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等主干方法。高考要求学习者对这些主干知识要了然于胸、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注重迁移创新考查,突出一个“活”字
高考特别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考查。这要求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准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高考同时要求学习者善于在问题解决中开拓新思路,选用新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例如,在实验试题中,往往不是直接考查教材基本实验,而是考查运用基本实验中所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结合所学其他理论知识,采用新的实验方案,使用新的实验器材,完成新的实验目的。
对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高考所要求的“活”字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知识理解、掌握要活。不仅仅掌握规律、方法的基本表述,还要掌握其他常用表述,要掌握足够多的派生出来的二级结论,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知识运用要活。不能停留在简单刷题,直接套用公式上,还要对知识运用范围进行拓展,在具体问题中要善于灵活类比、引申,迁移运用知识。
深刻研读《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可以预见,2025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必然以“四层”考查内容为立足点,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为国选才这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试题传承中有创新,科学合理又精彩纷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习者科学复习必备知识,关注关键能力提升,把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努力使我们育人过程更科学,复习备考更高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文简称《评价体系》)构建了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评价框架,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为高考命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2025年2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于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强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引导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根据《评价体系》和《通知》要求,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特点,下面从《评价体系》的“四层”考查内容切入,谈谈对2025年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些展望。
注重核心价值考查,凸显一个“正”字
《评价体系》指出,核心价值是指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核心价值集中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高考考查内容中居于首要位置。核心价值主要包含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三个大的方面,对学习者的思想价值取向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简而言之,可以用一个“正”字来反映核心价值对学习者的要求,即学习目标正确,行为品格端正,做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守正。通过高考,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考这个关键的评价环节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特别需要关注:
1.考查和培养学习者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的思想底色,是个体发展之根、成长之魂。高考可以通过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试题情境,搜集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宣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先辈前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学生民族自信;还可以设置试题情境展示我国高新科技发展成就,培养学习者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引导学习者关心国家发展,激发他们报效祖国,为民族振兴做出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考查和引领学习者敢于负责任和担当。当今世界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危机同样严峻。高考可以通过设置试题,引导学习者直面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思考面向未来的应对之策,引导他们在这些挑战面前切实关注人类命运,争取有所作为,主动担负起改造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
3.考查和引领学习者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基础,包括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求实精神、科学传承精神、科学协作精神等内涵。高考可以命制物理学史试题,考查重要物理学历史事件和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可以考查物理发展前沿知识,激发、引导学习者崇尚真理、消除迷信,激励学习者不懈探索科学本质,探寻科学规律,努力做一个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现代人,用科学奉献社会、造福人类。
注重学科素养考查,强调一个“全”字
《评价体系》指出,学科素养是指学习者能够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3个一级指标,学习掌握是指学习者能够有效输入、编码、储存各种形式的信息的综合品质;实践探索是指学习者能够组织整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品质;思维方法是指学习者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认知品质。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可以用一个“全”字反映,就是全面理解、全面掌握,全方位运用。高考物理试题中注重学科素养考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设置陌生、新颖的试题情境。此类试题首先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素养,要求学生能从陌生、新颖的情境中有效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学会在短时间内把握知识的关键因素和主要规律;其次要求学习者能把现学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再运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2.设置与生产、生活、体育运动等相关的试题情境。例如,可以设置晾衣架、千斤顶、微波炉等常用器材的情境,设置拔火罐、引体向上、自行车打气等日常生活情境。通过该类试题对学习者实践探索素养进行考查,要求学习者能依托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思维分析研究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方案。此类试题还可以培养和激发学习者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考查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准确应用。
3.设置高新科技的试题情境。例如,可以设置深海探测、卫星发射、火星科考等高新科研情境,引导学习者像科学家一样制定计划、评价方案、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习者运用联想、类比和引申等方法对高新科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此类试题,首先要考查学习者对思维方法的掌握,要求学习者会用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等思维方法研究高新科技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其次也对思维品质提出要求,要求学习者能一题多解具备思维的发散性,多题归一具备思维的深刻性,能对解题方法优选具备思维的批判性,能限时解题具备思维的敏锐性等。
注重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一个“强”字
《评价体系》指出,关键能力是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结合往年高考可以发现,高考对关键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关键能力要“强”。个人认为有以下注意点。
1.通过信息题考查学习者“强”的知识获取能力。信息题的特点是字符数多,信息量大,要求学习者能够快速从文字、图像、图片、表格等呈现方式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快速做出概括分析,确认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发现内在联系。
2.通过实验试题考查学习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考实验试题虽然用纸笔这种形式,但是依然可以反映学习者实践操作能力。高考实验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快速设计或选择科学的实验方案,采取正确的实验步骤,实施合理的实验操作,科学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和评价判断,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能够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基于数据和逻辑的推理和论证,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修正和改进的方案。
3.通过复杂问题考查学习者“强”的思维认知能力。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终身发展的基础。《评价体系》指出,思维认知能力是学习者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在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高考试题中设置复杂问题情境,要求学习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深入思考,发现隐藏在繁杂现象后面的内在规律和关键特征,能够通过逻辑思辨,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要求学习者面对复杂问题,能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发散地、逆向地解决问题。通过复杂试题的设置,准确考查学生真正的思维发展水平,选拔出没有思维弱点和盲区的真正优秀的人才,实现为国选才的考试目的。
注重必备知识考查,贯彻一个“稳”字
《评价体系》指出,必备知识是指学习者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内容繁多的知识体系。考虑到考试时间和试卷的限制,所以考查点必然聚焦于主干知识上。主干知识对其他知识具有吸附性、概括性和统领性,考查主干知识更容易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回看历年高考,对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体现出高考命题内容的稳定性,这就是高考内容的“稳”字,这也必然是2025年高考的特征。
对于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对学习者提出以下要求:首先,学习者要科学建构知识网络体系,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哪些知识是主干知识。其次,要准确理解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能够辨析其与相似、相近知识的异同。最后,能够灵活运用主干知识。例如,物理知识体系中力学部分的主干知识有速度、加速度、合外力、动量、动能核心等概念,有两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两定理(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和两个重要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和一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主干规律,有正交分解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等主干方法。高考要求学习者对这些主干知识要了然于胸、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注重迁移创新考查,突出一个“活”字
高考特别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考查。这要求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准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高考同时要求学习者善于在问题解决中开拓新思路,选用新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例如,在实验试题中,往往不是直接考查教材基本实验,而是考查运用基本实验中所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结合所学其他理论知识,采用新的实验方案,使用新的实验器材,完成新的实验目的。
对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高考所要求的“活”字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知识理解、掌握要活。不仅仅掌握规律、方法的基本表述,还要掌握其他常用表述,要掌握足够多的派生出来的二级结论,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知识运用要活。不能停留在简单刷题,直接套用公式上,还要对知识运用范围进行拓展,在具体问题中要善于灵活类比、引申,迁移运用知识。
深刻研读《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可以预见,2025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必然以“四层”考查内容为立足点,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为国选才这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试题传承中有创新,科学合理又精彩纷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习者科学复习必备知识,关注关键能力提升,把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努力使我们育人过程更科学,复习备考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