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讯
文章字数:
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召开
本报综合讯(通讯员 刘璞)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近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主办的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就以下核心议题达成初步共识:
第一,教育法典编纂的战略定位。教育法典编纂应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宪法中教育相关条款为根本依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教育法典既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更要服务于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
第二,教育法典的属性。教育法典既非纯粹的私法亦非传统的公法,需要通过立法技术处理不同属性的教育法律制度;法典分则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需要适度跳出传统的公私法二分模式,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借鉴领域法的理论,构建综合性规范体系,实现各类法律规范的自洽与融合。
第三,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的原则。教育法典分则不宜对具体问题作出过于详细的规定,应保持具体制度的一般性,以维护法典的稳定性和安定性;对于新兴问题,可以通过授权立法条款,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下位法预留空间,以应对未来教育发展变革的需要。
第四,教育法典分则的体例结构。分则按照基础教育编、高等教育编、职业教育编、终身教育编的体例结构是合理的,并且编纂法典分则应处理好内部融贯与外部衔接两方面的关系。
第五,对民办教育制度的安排。民办教育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学段和教育类型,不宜将其单列成编,也不宜简单归入某编。在教育法典总则部分对民办教育作出宏观性规定的同时,应在分则各编中采用分阶段嵌入的立法技术,设立专门章节,规定特定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制度。
新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本报综合讯(记者 杨舒) 据《光明日报》消息,4月22日我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改版后正式上线。
本次改版上线的天地图首次发布了自然资源领域18个专题数据,包括国家公园、“三北”工程、自然遗产、和美海岛、海洋经济、潮汐预报、地质遗迹、空间规划、珠峰测量、化石产地、矿物晶体、史前生命、珠宝玉石等专题,补充汇集了林草、地调、海洋等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全方位展现自然资源风貌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呈现“地图上的绿水青山”,实现从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向集地图服务、科普宣传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变。
据了解,天地图主要为三类用户提供服务:一是政府用户,可以利用服务接口调用天地图的地理信息,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已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中,为政府决策提供空间位置服务;二是企事业单位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调用基础地图服务、行政区划服务、地名搜索服务、地理编码服务和道路要素、水系要素等API接口服务,开展各类基于位置的增值服务与应用;三是公众用户,可以浏览、查询、搜索、量算各类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了解各种自然资源在地图上的空间分布及相关科普知识。
本报综合讯(通讯员 刘璞)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近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主办的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就以下核心议题达成初步共识:
第一,教育法典编纂的战略定位。教育法典编纂应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宪法中教育相关条款为根本依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教育法典既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更要服务于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
第二,教育法典的属性。教育法典既非纯粹的私法亦非传统的公法,需要通过立法技术处理不同属性的教育法律制度;法典分则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需要适度跳出传统的公私法二分模式,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借鉴领域法的理论,构建综合性规范体系,实现各类法律规范的自洽与融合。
第三,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的原则。教育法典分则不宜对具体问题作出过于详细的规定,应保持具体制度的一般性,以维护法典的稳定性和安定性;对于新兴问题,可以通过授权立法条款,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下位法预留空间,以应对未来教育发展变革的需要。
第四,教育法典分则的体例结构。分则按照基础教育编、高等教育编、职业教育编、终身教育编的体例结构是合理的,并且编纂法典分则应处理好内部融贯与外部衔接两方面的关系。
第五,对民办教育制度的安排。民办教育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学段和教育类型,不宜将其单列成编,也不宜简单归入某编。在教育法典总则部分对民办教育作出宏观性规定的同时,应在分则各编中采用分阶段嵌入的立法技术,设立专门章节,规定特定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制度。
新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本报综合讯(记者 杨舒) 据《光明日报》消息,4月22日我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改版后正式上线。
本次改版上线的天地图首次发布了自然资源领域18个专题数据,包括国家公园、“三北”工程、自然遗产、和美海岛、海洋经济、潮汐预报、地质遗迹、空间规划、珠峰测量、化石产地、矿物晶体、史前生命、珠宝玉石等专题,补充汇集了林草、地调、海洋等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全方位展现自然资源风貌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呈现“地图上的绿水青山”,实现从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向集地图服务、科普宣传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变。
据了解,天地图主要为三类用户提供服务:一是政府用户,可以利用服务接口调用天地图的地理信息,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已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中,为政府决策提供空间位置服务;二是企事业单位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调用基础地图服务、行政区划服务、地名搜索服务、地理编码服务和道路要素、水系要素等API接口服务,开展各类基于位置的增值服务与应用;三是公众用户,可以浏览、查询、搜索、量算各类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了解各种自然资源在地图上的空间分布及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