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如何做好笔记
□周玲
文章字数:
  笔记是学生为学习活动有效进行而做出的与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方法相关的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成果。“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笔记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为复习和巩固提供有效的参考。
  首先,高质量完成预习笔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在课上高效做好笔记,学生应更重视课前预习。因为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上课内容,对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准确预判,从而能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预习新课,无论是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都是经过了学生仔细阅读、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的,因此学生就会有初步的印象。弄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就可以着重听讲、重点理解,还能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笔记一般包含以下内容:标题、文体、作者及其有关情况;生字词;课文概述及表达的中心思想;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结构;主要写作特色;留下深刻印象的句段;不懂的问题等。不过,预习笔记不要写得过满,像“课文概述和思维导图”“句子赏析”“拓展的资料”等部分要留出空白,便于听课时有地方完善补充内容。
  预习笔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维能力,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建立起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更减少了学生课堂笔记的书写量,提高记笔记的效率与听课效率。
  其次,充实完善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那么少老师讲的内容却那么多,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记住以外,课堂笔记是不可或缺的。学生边听课边思考边记笔记,只有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才能集中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增强听课效果。
  课堂笔记要记录老师讲的新内容、易错点、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及对自己学习有启迪的知识。特别是要记录老师着重强调的重点、难点及预习时搞不懂的内容,另外老师板书的课文结构图解是一定要记下的,因为这是课文的骨架与精髓,以后复习时看骨架就能回忆全文。
  记录课堂笔记要讲究方法。有了前面的预习笔记作基础,课堂上就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预习笔记上面修改、补充,例如文学常识、字、词等,而句子赏析、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可直接记在书页中空白的地方,既省时又方便复习。
  要协调好听讲过程。课堂上,学生应以听讲和思考为主,思维紧跟着教师走,不必过分追求笔记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做选择性记录,不必将所有内容都记在笔记本上。可以在书上相关内容处做标记,等课后再看需不需要补充到笔记本上。记笔记可以用符号、箭头、字母、缩略语等,只要自己看得懂即可。切记不要只顾记录却忘了听讲,紧跟老师讲课思路、专心致志听讲才是学好的关键,只有真正听懂、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才是有效的学习。
  当讲到重要的地方,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言语暗示或明示让他们来记录,如停顿、放慢速度、重复几遍、音调变化等,或直接发出请学生做上笔记的指令,把控好节奏使学生恰到好处地领会老师的意图。
  最后,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在课堂上,为了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多数学生笔记记得较快,难免有缺漏和笔误,所以课后要趁热打铁、对照书本,及时回忆有关信息,对笔记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整理、归纳、补充,使之成为课本知识和老师讲课内容的浓缩与深化。就像一些高考状元的笔记备受人们推崇一样。好的笔记都能体现出知识完整性、条理性、系统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资料和借鉴价值。
  笔记要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翻一翻、理一理,在翻阅的过程中对笔记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课后翻阅、整理笔记的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补充之前没有记完整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复习课上学过的内容,检查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有没有错漏的地方。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系统复习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并巩固记忆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而周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同时,整理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复习查找内容出处。
  从被动抄写到主动筛选,从零散记录到逻辑建构,从知识存储到认知创新,笔记助力学生不断构建思维生长的生态,进而深度学习、主动学习。有人说:所有未经理解的笔记都是垃圾,记笔记不是照本宣科把老师讲的话全记下来,因为详尽无遗等于不记。应该“撮其精要”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温故知新。
  笔记有助于巩固新知,有助于锤炼语言,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笔记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养成这种删繁就简、一语中的,从关键点到连接成线,再组合成面的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进而切切实实提高核心素养。记好笔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学科方法可能不太相同,也不是一蹴而就养成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