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简 讯
文章字数:

  中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本报综合讯(孔德晨)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近日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该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标准聚焦互联家居环境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和特征,基于老年用户所需的辅助支持水平,提出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分类,除了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能耗和噪声等通用要求以外,还对养老机器人提供的健康状况和紧急情况监测服务,与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通信支持,多样化的家务、娱乐、家居管理、照护等活动支持,外出和助行等移动性支持,信息和数据管理性能等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
  近年来,中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养老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设备发展,养老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79亿元,未来5年将会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到2029年,中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59亿元。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养老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涉及多个产业链环节,包括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远程通信技术、人机交互设计等。“《标准》的出台,无疑将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清华大学今年将适度扩招本科生重点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本报综合讯(李晶晶)
据央视总台消息,清华大学决定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该校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人工智能正与社会加速融合,也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记者了解到,当前,清华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以期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此次扩招本科生及成立新书院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据悉,新成立的本科通识书院将汇聚清华优势学科资源,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中的驱动作用,立足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范式,以培养具有深厚人工智能素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突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清华将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同步发力并对此予以保障。清华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已有117门试点课程、147个教学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开发出智能助教、备课辅助、智能批改等多种功能场景,同时还为学生配备人工智能学习助手并持续升级,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