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小学生怎样描写植物?
□谢涛
文章字数:
  樱花绚烂绘春别,荷花亭亭显清雅,黄菊傲霜诉秋思,松柏巍然迎风立……植物乃是大自然赋予的灵动之魂。正是有了植物的点缀,我们的生活才绽放出万紫千红的绚丽光彩;正是有了植物的陪伴,我们的世界才洋溢着生生不息的律动与活力。
  汪曾祺老先生就非常喜爱植物,无论走到哪里,总喜欢随手记一记遇到的植物——紫穗槐、荷花、车前子……他是如此挚爱这些可爱的精灵,一花一草在他的笔下皆活灵活现,姿态横生。季羡林老先生用一颗温润的心来描写植物——夹竹桃、枸杞树、石榴花,草木在他的描绘里如同亲友一般。
  今天,我们就追随他们的笔触,学习他们描写植物的技巧,写一写那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植物。
  细致观察,紧抓特点
  写作前应该对描写的植物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当然,观察并不等于单纯地看,而是应该充分调动五官,可以远看、近看、仰视、俯视,还要用耳朵仔细听一听,用鼻子去闻一闻,用手去摸一摸,甚至某些植物还可以用嘴去尝一尝。
  在视觉上,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独特的形态。桑树的枝丫向四面八方伸开;柳树的枝条是向下垂的;仙人掌看起来小小的,但实际上十分倔强……
  除了外形,植物还有它独特的色彩。虽然大部分植物都是绿色的叶子,但开花时,花的颜色会各不相同。有粉色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栀子花……不只是花,植物的茎和根也有颜色。写作时,也可以把这些特点描述出来。
  在嗅觉上,不同的植物会散发出不一样的气味。花有花香,果有果香,草有草味……每一种味道,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在描写有独特味道的植物时,记得要把它的味道写出来。
  除了通过看和闻的方式捕捉特点,有些植物还有其他的特别之处。比如,含羞草一旦被人触碰就会把叶子收拢起来;捕蝇草通过闭合叶片来捕食虫蚁等。在正式写作时,除了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植物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细致地将植物刻画出来。
  季羡林在《枸杞树》一文中写道:“最惹我注意的,却是靠墙长着的一棵棵枸杞树,已经长得高过了房檐,枝干苍老钩曲像千年的古松,树皮皱着,色是黝黑的,有几处已经开了裂。”
  季羡林在写枸杞树时虽然用词简练,但信息量却一点儿也不少。阅读完这段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棵枸杞树的高度、枝干的形态、树皮的颜色等。这就像一张植物名片,可以让读者快速对该植物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有序描写,详尽叙述
  在描写植物的时候,还得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更有条理。写植物一般有四种写作顺序,按时间顺序、生长顺序、空间顺序描写,或者先写植物的样子,再写它的作用。描写植物的特点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把植物写具体。如描写叶子的时候,可以写它的形状、颜色及带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的时候,可以描写花的气味、大小、花期、形态、颜色等。描写得越详细,植物的特点就会越明显,这样会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汪曾祺在《茶花》一文中写道:“昆明西山华亭寺有一棵大茶花。走进山门,越过站着四大金刚的门道,一抬头便看见通红的一大片。是得抬头的,因为茶花非常高大。华亭寺大雄宝殿前的石坪是很大的,这棵茶花几乎占了石坪的一小半。花皆如汤碗大,一朵一朵,像烧得炽旺的火球。张岱说滇茶‘燔山熠谷’,是一点不错的。据说这棵茶花每年能开三百来朵。满树黑绿肥厚的大叶子衬托着,更显得热闹非常。这才真叫做大红大绿。这样的大红大绿显出一种强壮的生命力。华贵之极,却毫不俗气。”
  因为茶花高大,所以采用了空间顺序来描写,先“越过门道”,然后“一抬头”看到一大片红色,最后仔细写茶花的细节。“花皆如汤碗大,一朵一朵,像烧得炽旺的火球”,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茶花的形态颜色,很有画面感,将茶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在给别人介绍植物时,也可以用上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让植物朋友更加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荷花》一文中写道:“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作‘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在写荷花时,汪曾祺则选用了“生长顺序”,详细地介绍了荷花生长的过程。一开始把“藕秧子”种进去,然后“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再到荷叶的逐渐长大,直至“冒出花骨朵了”。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荷花生长的动态美,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那份清新与雅致,亲眼见证了生命的奇迹。娓娓道来、平淡质朴,却引人入胜。
  运用联想,寓情于物
  描写植物,既要写出这个植物不同于其他植物的最鲜明、最个性的“形貌”,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出烙印了自己独特思考的“有灵植物”。我们要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地展开联想,发现它的内在美,挖掘它的内涵。
  季羡林笔下的植物就被他赋予了灵魂。在《夹竹桃》一文中:“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季羡林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可贵、花影迷离动人,充分凸显了夹竹桃的内在品质,直接又热烈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动,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喜爱之意,夹竹桃在季羡林老先生的笔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灵魂。
  我们在具体描写植物时,也应该结合植物的特征进行合理联想,这样才能使描写的植物更有生气。
  写好植物有三招——细致观察,紧抓特点;有序描写,详尽叙述;运用联想,寓情于物。这三招写植物的方法,一旦学会了,就能让你笔下的植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