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链接生活,把稳重心,灵活审辨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写作指导
文章字数:
   □王光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点津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只有简短的一段话。
  试题材料第一句话是总起,强调“学会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既然是“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那么,身为高中毕业即将走进大学校门或步入社会的当代青年学生,自然也不例外。
  材料第二句话概述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有时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往往选择沉默,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虽说可以暂时避免矛盾和冲突,却有可能形成封闭型人格,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材料第三句用“其实”构成轻微的转折,明确指出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只有“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倡导不回避矛盾和分歧,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只有坦诚交流,才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只有坦诚交流,才能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
  简言之,从该作文题这三句话的逻辑关系来看,命题者先总后分,并用了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来强化主旨:相处之道,贵在交流;交流之道,贵在坦诚!
  乍一看,这个作文材料简洁明了,似乎没有什么审题难度,好像试题材料把什么都说明白了。但当考生真要下笔写作时,却似乎又不知该从何下手,更不要说写出具有生活质感和思辨意味的高品质作文来。
  对今年高考甲卷作文而言,考生怎样才能写出既接地气又富有思辨色彩的高品质作文呢?
  第一,考生要准确提炼材料关键词,并厘清几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与人相处”(相处之道)、“坦诚交流”和“真正的相遇”。其中,“与人相处”是写作的起点和前提;“坦诚交流”与“相处之道”是种属关系;而“坦诚交流”与“真正的相遇”之间又是条件关系(必要条件)。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厘清试题材料关键词的具体内涵。其中,“与人相处”包括与家人相处、与朋友相处、与同学和老师相处、与同事相处以及与陌生人相处。面对不同的对象,其适宜的相处之道自然有所不同,但不管怎么说,学会尊重、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平等待人、包容理解、将心比心等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发扬光大。
  在“坦诚交流”中,“坦诚”是坦率和真诚之意,强调在与人相处时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但“坦诚交流”不仅要看对象,而且也需要区分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倘若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不选择合适的气氛、机缘和交流方式,所谓的“坦诚交流”也有可能导致事与愿违。
  “真正的相遇”是遇见知音、遇见美好,遇见“真、善、美”,遇见一切我们期盼遇见的和谐与幸福。但“坦诚交流”只是“真正的遇见”的一个必要前提,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不能将其绝对化。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交流”并非口无遮拦地掏心掏肺,更不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真正的遇见”也并不是“全透明”和“零距离”。相反,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深谙“留白”之道,在相互间保持一段恰当的距离,我们才有可能把握好分寸,在坦诚相待中成就非凡的自己。
  第三,调动积累,盘活教材。面对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不少考生都会瞬间蒙圈儿,似乎平时狂背的时政素材都无用武之地。其实根据该题材料关键词“坦诚交流”“遇见”,我们可以回顾教材,检索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因为邹忌与齐王的坦诚交流,才开创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大好局面;《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为烛之武与秦伯坦诚交流,析形势,剖利弊,回顾历史,直戳心底,其三寸不烂之舌胜于十万雄师,最终拯救弱小的郑国于倒悬之危机;《鸿门宴》中,因为刘邦与张良坦诚交流,故而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使刘邦在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上安然无恙,化险为夷;《陈情表》中,因为李密与晋武帝坦诚交流,不仅躲过了杀身之祸,而且让自己忠孝两全的美名流芳百世;在《廉颇蔺 相如列传》中,如果没有蔺相如与门客之间的坦诚交流,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格局就不为人知,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廉颇负荆请罪这样的结局……
  第四,准确把握思辨点,凸显文章深刻性。首先,“坦诚交流”只是“与他人相处”中应当遵循的一条准则,而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理解包容等“相处之道”也不可偏废。考生不能因为要强调“坦诚交流”就夸大其词,甚至于忽视了其他应当遵循的“相处之道”。
  其次,“坦诚”是坦率和诚恳的意思,不能误将“坦率”与“肆无忌惮”“口无遮拦”等相提并论。“坦诚”的“诚”可以理解为诚恳、真诚。何谓“真”?“真”就是不虚伪、不敷衍,不说假话。季羡林先生有句人生箴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因为生活并不是法庭,并不需要什么都说。与其和盘托出令别人难堪的实情,使他人置身于尴尬境地,还不如拿捏好说实话的分寸,看得穿却不道破。如此既顾全了别人的面子,也彰显出自己过人的智慧。
  最后,对于“为避免冲突而 不愿 表达 自己 的想法”这种“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也要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
  一是“以和为贵”固然是重要的相处之道,但“以和为贵”不能等同于“和稀泥”与泯灭个性,因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二是对“冲突”也需要区别对待。因为“冲突”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是积极的,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也可以是消极的因素。
  比如“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真理越辩越明”等,都是值得肯定的;而对那些涉及原则和底线问题的“冲突”,则当据理力争,来不得半点退让。至于无关紧要的冲突,则不必浪费时间自讨苦吃。而遇到暂时不适宜交流的对象和难题,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委婉应对也有道理。当然,“交流”是必须看对象的,否则就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总而言之,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给考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考生可以紧扣“学习相处”“坦诚交流”和“真正相遇”这三个关键词,把写作的重心放到“以诚相待”和“主动沟通”的相处之道上,借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辨,以展示考生不俗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也可以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某种“相处”困境,生动展示自己曾经所面临的痛苦迷茫、困惑与挣扎,呈现一段契合“坦诚交流”和“遇见美好”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讲述一个生活中生动曲折的“相处”故事,并在其中突出“真诚交流”和“主动沟通”的重要性,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中心,高扬时代主旋律,也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立意参考
  以诚相待,遇见美好;以心换心,实现双赢;真诚待人,和谐相处;坦诚交流,拥抱和谐;交流与真诚齐飞,和谐与幸福共舞。
   结构参考
  采用递进式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先引述材料,简单分析,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与人相处中,只有“坦诚相待”,方能遇见生命的美好。即“坦诚交流”是拥抱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然后联系生活实际,阐述“坦诚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为什么在与人相处中必须“坦诚交流”,或倘若在人际交往中不“坦诚交流”带来的隐患和恶果。最后,重点分条阐述在与人相处中怎样“坦诚相待”:在与人相处中,坦诚交流离不开以礼相待、与人为善;在与人相处中,坦诚交流离不开将心比心、平等和谐;在与人相处中,坦诚交流离不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切忌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倘若结尾能就“坦诚”与“坦陈”展开思辨,强调“坦诚”并非“直言不讳”和不分时间、地点与场合的“头脑发热”“毫无顾忌”,则又能抵达另一番境界。
  采取对比式结构。先概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强调只有“坦诚交流”,才有可能收获和谐与美好!再从反面例证不“坦诚交流”的危害。然后从正面论述“坦诚交流”的重要性,最后再站在当代有为青年的视角,展望未来,畅谈“坦诚交流”的处世之道对辉煌人生的助推作用。
  采用并列式结构。先概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强调只有“坦诚交流”,才有可能遇见生活的美好。主体部分分别从与家人相处、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将来与同事乃至与其他陌生人相处等不同维度,阐述“坦诚交流”对于个人(自身修养和身心健康)、家庭(亲情、爱情、家庭和睦)以及社会(友情、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每个主体段还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选择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文章在旁征博引中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思辨色彩。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