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论事理
——议论文说理技巧例谈
文章字数:
   □王淦生

   1 
   例文赏读

  “ 自 律 VLOG”为 什么 走红?

  范天培
  (议论文以设问句作为标题,可以引起读者对所提问题的思考,激发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题目中的“为什么”一词,凸显出本文“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写作意图。)
  不知不觉,以记录自律生活为题材的短视频开始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走红。一些博主将自己坚持早起、每日锻炼、认真学习的自律状态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展示自律带来的改变,在赢得网友羡慕的同时,也引来不少年轻人的跟风打卡。
  (陈述现象:以记录自律生活为题材的短视频在网上走红,引来关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议论文,需先陈述现象,为下文论述提供议题,也是“以小见大”的基础。)
  何谓自律?顾名思义,就是在不依靠外在的监督下,实现自我管理。而将自律状态发布到互联网上,寻求一种外向的展示,如此注重形式,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但是,“自律”为什么会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品质,又为什么需要在网上“打卡”?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承 上启下,先诠释“自律”,指出其与“网上发布”相矛盾;接着照应标题,追问“自律”何以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品质,引出下文对青年崇尚“自律”品质原因的探源。)
  在“自律”成为青年推崇的品质背后是“很难自律”,“很难自律”似乎已经成了不少青年人生活的常态。下班后只想在沙发上“葛优躺”,打开游戏就忘记睡觉,锻炼完就忍不住喝可乐……这种放任的生活态度,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的忙碌与劳累,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做好自律这件小事,似乎也不会让自己立刻就变得更好”的心理。
  (先揭示自律成为青年追捧品质的原因是人们的不自律,接着列举出青年人不够自律的诸多表现,再进一步分析青年人不够自律的根本原因:既是忙碌劳累,更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自律不会让自己立刻变好”的心理。层层推进,追根溯源,找出了根源。)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在方 便了人 们的 生活 的同时 ,也 在 输 出 着“ 成 功 焦虑”。“ 人 均 985,年 薪 超百万”,网络中各色“成功人士”形象光鲜,在各自耕耘的领域中有着傲人的成就,让人赞叹“比你优秀的人还在比你努力”。这些信息无形中为年轻人带来了压力,好像无论 如何努 力都 是杯 水车薪,无法达到 他人的高度。由此,点滴的积累和努力开始显得微不足道,得过且过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进一步剖析年轻人缺乏自律的深层原因:“成功焦虑”带来巨大压力,使他们认为努力无济于事,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所以得过且过。这是青年人不自律的根本原因。)
  而“自律 VLOG”的出现,让 网友 看 到 了 一 种可 能 :“按照这样做 ,就能够和网上的人一样变 好。”这种带有指南性质的视频,成为对冲“成功焦虑”的出口,也是它们 在短时 间内 变得 如此火热 的原因 。哪 怕这 些视频未见得那么真实,有些带有表演的成分,但依然带有裹挟的效果,让人情不自禁地被感染。
  (重新回到开头的议题,总结、回答“自律VLOG”为何走红的原因:激发了青年人的进取心,让他们看到了通过自律改变自己的可能,找到了对冲“成功焦虑”的出口。)
  自律,似乎是互联网上的“异类”。人们习惯了的互联网叙事,是更刺激、更有趣的内容,更长时间地吸引注意力。但自律是相反的,人们依然在努力保持克制与理性,在作为工具的互联网面前保持着主体性。
  (先介绍互联网在常人心目中的特点:追求刺激、有趣、有吸引力,为“自律VLOG”受欢迎作衬托,为下文分析今天的网民渐趋理性、互联网产品也能释放正能量作铺垫。)
  其实我们没必要给互联网贴上一个滤镜化的标签,从今 天全 民上 网的 规模来看,互联网就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社会理性的反思与进化在这里依然适用。无论“自律VLOG”是不是一个噱头,又有多少表演的元素,它至少说明人们在想尽办法实现自我提升,哪怕这个方式显得有些怪异而搞笑。但互联网的产品能够赋予人们希望和动力,终归是个值得肯定的打开方式。
  (主题拓展,在上文议论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作出客观评价,肯定其正面效应。)
  不过,也值得强调的是,自律其实更像个“心外无物”的事,内心强大了将无往而不自律。所以,视频产品只能当作一个引子,真正让人自律起来的,还是得自己精神深处的修行。
  (再回“自律”的话题,呼应标题和开头,强调自律更得靠自身,富于思辨性。)

   2
  技法提炼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第一项要求便是“深刻”。而“深刻”主要从“透过现象看本质”中体现。因为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所以,要想使文章思想深刻,就要能够撕开生活的表象,让读者借助你的文章看清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本质,让人们从诸多现象中透视到更多“本质性”的东西。
  中学生作文不提倡“宏大叙事”,最好能够撷取一朵朵生活的“浪花”——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看似寻常小事和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从中去挖掘表象掩盖下的内在的东西。就像《“自律VLOG”为什么走红?》一文,选取了一个很多人不以为意的“网红事件”——“自律 VLOG”走红,从中深挖出在“成功焦虑”的压力下不够自律、缺乏进取心的青年人,被重新唤起了振作起来、改变自己的信念。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论事理”。
  如何才能让我们熟练驾驭“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论事理”的论述技艺呢?
  善于捕捉生活中体现一定社会意义的现象和事件
  古语云:一叶知秋。发现“一叶”,是“知秋”的基础。这“一叶”就是体现一定社会意义的现象或事件。就像文中开头呈现的“自律 VLOG”走红的社会现象,它正是众多因种种原因不够自律的年轻人重新振作起来、希望通过自律改变自己的愿望的折射。捕捉住了这些现象或事件,我们也就找到了挖掘或透视社会本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找到了我们作文立论的由头和基础。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第一步。
  能够撕开表象层层剥笋发现现象掩盖的社会本质
  一叶知秋,“知”是关键。“知”的过程,就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我们只能“徒见其表”;有了这个过程,我们方能“见微知著”。而这,乃是透过现象 看本质的关 键一步。正如文中作者由“自律VLOG”走红看到了缺乏自律的青年人的振奋,分析出他们得过且过的原因,体会到网络世界的理性与正能量……从一片飘落枝头的小小叶片,感知到大自然的季节更替,实乃见微知著!
  学会运用精当凝练的语言将你的发现呈现给读者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捕捉住了富有意味的生活现象、深挖到了反映社会本质的深刻道理还不算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将你的发现、你的分析、你的观点用精当凝练的语言呈现给读者。《“自律VLOG”为什么走红?》的作者就能以精准的语言揭示出现象背后“很难自律已经成为不少青年人生活的常态”“做好这件小事,似乎也不会让自己立刻就变得更好”“按照这样做,就能够和网上的人一样变好”等复杂的社会原因,切中肯綮、入木三分。
  一句话,你能发现生活现象之“一叶”,并能由此觅得社会气候之“秋讯”,且能以精准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你的作文就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论事理”不远了!

  3
  素材拓展

   杨震“四知”
  东汉期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便道:“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收好礼金,怏怏而去。自此,史上留下杨震“四知”的佳话。
  例如:中国古代崇尚“德治”,所以很多名垂青史的清官都是自律的典型。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而拒纳礼金,彰显出自律的力量,这也是他能够流芳千古的重要原因。自律可使我们远离恶习,拒绝诱惑,少走弯路,以最短的路程抵达理想的目标。
   袁隆平的自律
  袁隆平工作70余年,90高龄仍可以下地种粮,为民造福。这些,全得益于老人的自律。他70岁以前每天游泳,80岁时戒了香烟。年逾古稀的他自豪地说:“我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多岁的肌肉弹性”“我从不吃太多肥肉,不让自己变成胖子”“人到了高龄,也坚持每天唱唱歌打打球,锻炼身体。没什么爱好会变成老年痴呆的”……这些,便是他的长寿秘诀。他的自律精神影响着一代人。
  例如:对于不少人来说,健康的体魄也是对国家的贡献。就像袁隆平、吴孟超、钟南山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人到高龄,依然工作不辍,成就斐然,正是得益于他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又源自生活的自律和不懈的锻炼。可以说,自律促成了他们的成就。
  以约失之者,鲜矣。
  这是《论语·里仁》里记载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注意严格约束自己的人,失败和过失都会很少。可见,自律是我们战胜自我、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如:放纵是人的动物性本能,而自律是人的社会性特征。一个人要想成功地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具备自律的品质。孔子有言:“以约失之者,鲜矣。”充分说明了自律助人成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凡有成就者,哪一个不是先驾驭自己,后驾驭事业?
  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我,坚持自律!
  这是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的箴言。它提醒我们:自律能使我们戒绝各种不良习气,远离世间种种诱惑,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行走于人间正道,取得人生的胜利。
  例如:什么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驾驭得了自己。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我,坚持自律!”要想驾驭自己,我们就必须严格自律,从平时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做起。因为细节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自律,才能够带给我们好运!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