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的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探索
文章字数:
编者按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还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就变得非常重要。
整本书阅读对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非凡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非常重视学生整本书阅读。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也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的要求,也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学科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如何落实课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促进学习”为评价目的
统编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在小学语文每册教科书中均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安排符合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阅读内容序列,在初中每册语文教科书中设置了“名著导读”栏目。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都会按照教材的要求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但是学生读了没读,读完与否,读得怎么样,并不是所有老师都非常清楚。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希望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优化,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也要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既要关注结果评价,也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同时用好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阅读全过程”为评价内容
整本书阅读评价是个系统工程,贯穿学生阅读活动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笔者在主持研究陕西省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德尔菲法及行动研究,确定了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速度和阅读品格。
阅读能力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阅读理解、阅读统整、阅读评鉴和阅读创造。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这4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为8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提取信息、理解内容、概括内容、理清结构、比较分析、鉴赏评价、联结想象、链接生活。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这4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为8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提取信息、把握内容、理清思路、获取观点、比较分析、解释推断、关联生活、解决问题。阅读方法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精读、略读、预测、批注。阅读品格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耐力。其中,衡量阅读兴趣有3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广度、专注力和程度。衡量阅读习惯的3个三级指标,分别为:阅读量、阅读频率和爱护图书。这个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细致、多维度地反映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也可以描述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水平,使整本书阅读评价更有针对性。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学生整本书阅读行为的发生,不仅在学校,更多发生在家里,还有图书馆、书店、社区等多种场所,阅读见证者由各类人群组成,这就决定了学生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家庭成员、同伴等都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主体。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自己也理所当然地是评价的应然主体,因此,在对自己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阅读状况。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作为专业指导者,对学生阅读能力、品格、方法和阅读习惯的评价更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因此教师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专业主体。学生阅读过程、读书交流、阅读活动,往往都有同伴的参与,他们是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平行主体。家庭成员主要作用是在学生家庭阅读时起到陪伴和督促的作用,他们更了解学生在家中阅读的真实情况,他们是学生阅读的陪伴主体。因此,只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评价过程中,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阅读,真正起到促进阅读的作用。
综合性的评价工具
评价工具的信度、效度以及可操作性是衡量评价工具效用的重要指标。为了有效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课题组针对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指标开发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并通过应用,不断校准评价工具。
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通过整本书阅读测试题来客观描述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课题组开发了小学生三至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快乐读书吧”中12 本推 荐书目 的阅读 测试题,每套题目均设计有选择题和问答题,覆盖了阅读能力的 8 个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手抄报、读书报告、读书笔记等进行表现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方法的评价,也是通过学生阅读中的表现,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留痕来评价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同时,结合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状况。
阅读速度可以通过阅读速度测试来进行。阅读速度测试中的阅读材料,应选取陌生材料,确保学生之前没有读过,以排除对学生阅读速度评价的干扰。阅读速度测试不是简单通过学生读完阅读材料的时间来确定,而是在阅读材料后进行答题,通过学生完成题目的时间和正确率确定学生有效阅读的速度。课标要求第三学段学生阅读速度不少于每分钟300字,第四学段学生阅读速度不少于每分钟500字,这是衡量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的一个标准。
学生阅读品格中的“阅读兴趣”主要通过家长和学生问卷来了解。“阅读习惯”指标中的“阅读量”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数量统计表,也可以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进行。学生“阅读频率”可以通过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看学生阅读成果来进行。“爱护图书”可以通过教师日常观察学生阅读的书目来进行。
学生阅读耐力可以利用“学生整本书阅读耐力表”来进行,学生在阅读耐力表中每天阅读时间的格子里打点,最后将所用的时间连起来,就形成了学生每日阅读时间曲线图。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调整自己的阅读时长。
促进阅读的评价结果运用
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语文课程目标”。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学生阅读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专业指导者,可以依据评估结果分析、判断阅读中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针对性地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而达成促进阅读、促进学习的目的。(作者单位: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还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就变得非常重要。
整本书阅读对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非凡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非常重视学生整本书阅读。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也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的要求,也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学科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如何落实课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促进学习”为评价目的
统编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在小学语文每册教科书中均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安排符合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阅读内容序列,在初中每册语文教科书中设置了“名著导读”栏目。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都会按照教材的要求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但是学生读了没读,读完与否,读得怎么样,并不是所有老师都非常清楚。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希望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优化,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也要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既要关注结果评价,也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同时用好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阅读全过程”为评价内容
整本书阅读评价是个系统工程,贯穿学生阅读活动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笔者在主持研究陕西省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德尔菲法及行动研究,确定了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速度和阅读品格。
阅读能力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阅读理解、阅读统整、阅读评鉴和阅读创造。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这4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为8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提取信息、理解内容、概括内容、理清结构、比较分析、鉴赏评价、联结想象、链接生活。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这4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为8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提取信息、把握内容、理清思路、获取观点、比较分析、解释推断、关联生活、解决问题。阅读方法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精读、略读、预测、批注。阅读品格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耐力。其中,衡量阅读兴趣有3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广度、专注力和程度。衡量阅读习惯的3个三级指标,分别为:阅读量、阅读频率和爱护图书。这个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细致、多维度地反映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也可以描述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水平,使整本书阅读评价更有针对性。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学生整本书阅读行为的发生,不仅在学校,更多发生在家里,还有图书馆、书店、社区等多种场所,阅读见证者由各类人群组成,这就决定了学生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家庭成员、同伴等都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主体。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自己也理所当然地是评价的应然主体,因此,在对自己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阅读状况。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作为专业指导者,对学生阅读能力、品格、方法和阅读习惯的评价更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因此教师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专业主体。学生阅读过程、读书交流、阅读活动,往往都有同伴的参与,他们是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平行主体。家庭成员主要作用是在学生家庭阅读时起到陪伴和督促的作用,他们更了解学生在家中阅读的真实情况,他们是学生阅读的陪伴主体。因此,只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评价过程中,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阅读,真正起到促进阅读的作用。
综合性的评价工具
评价工具的信度、效度以及可操作性是衡量评价工具效用的重要指标。为了有效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课题组针对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指标开发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并通过应用,不断校准评价工具。
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通过整本书阅读测试题来客观描述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课题组开发了小学生三至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快乐读书吧”中12 本推 荐书目 的阅读 测试题,每套题目均设计有选择题和问答题,覆盖了阅读能力的 8 个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手抄报、读书报告、读书笔记等进行表现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方法的评价,也是通过学生阅读中的表现,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留痕来评价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同时,结合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状况。
阅读速度可以通过阅读速度测试来进行。阅读速度测试中的阅读材料,应选取陌生材料,确保学生之前没有读过,以排除对学生阅读速度评价的干扰。阅读速度测试不是简单通过学生读完阅读材料的时间来确定,而是在阅读材料后进行答题,通过学生完成题目的时间和正确率确定学生有效阅读的速度。课标要求第三学段学生阅读速度不少于每分钟300字,第四学段学生阅读速度不少于每分钟500字,这是衡量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的一个标准。
学生阅读品格中的“阅读兴趣”主要通过家长和学生问卷来了解。“阅读习惯”指标中的“阅读量”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数量统计表,也可以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进行。学生“阅读频率”可以通过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看学生阅读成果来进行。“爱护图书”可以通过教师日常观察学生阅读的书目来进行。
学生阅读耐力可以利用“学生整本书阅读耐力表”来进行,学生在阅读耐力表中每天阅读时间的格子里打点,最后将所用的时间连起来,就形成了学生每日阅读时间曲线图。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调整自己的阅读时长。
促进阅读的评价结果运用
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语文课程目标”。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学生阅读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专业指导者,可以依据评估结果分析、判断阅读中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针对性地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而达成促进阅读、促进学习的目的。(作者单位: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