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要让毕业生不再只盯着考研考公, 除了高校呼吁,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张立美
文章字数: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一边是日益增长的考研、考公竞争压力,一边是政府、学校呼吁促进毕业生就业。
  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2024年3月初,多所高校发出倡议书,提倡毕业生积极就业,不要只盯着考研或考公。这样的倡议是必要的,也是务实的。
  众所周知,近年来考研或考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年成功上岸的人数占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小。2024年全国全年公务员招考总人数(国考+省考)预计在24万人左右,全年全国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预计在120万人左右,全国专升本招生人数在100万人,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约为130万人。这意味着升学、考公、考编能够成功上岸的最多只有370多万人,绝大多数毕业生无法在毕业当年成功上岸,需要“二战”“三战”乃至“N战”。每年还有大量往届毕业生和在职人群考研或考公,他们的上岸率一点不比应届毕业生低。
  与此同时,由于考研或考公竞争激烈,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想“一战”或者“二战”成功上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复习备考,甚至参加收费昂贵的笔试、面试培训班。但是,一旦考研或考公没能成功上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找工作,可能会错失不少就业机会。
  但是,让大学生不要只盯着考研或考公,而是积极就业,仅仅靠高校呼吁恐怕不会产生太大的实际作用,只是具有导向意义。
  从目前的职场环境来说,考公考编的就业优势和吸引力越发明显,工作稳定、收入不低、连年上涨,“五险一金”、节假日等法定权益福利有充分保障。而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工作很不稳定,即便是“大厂”也可能被裁员,工资不高甚至拖欠,“996”“007”是工作常态,加班没有加班费,“五险一金”、节假日等法定权益福利更是遥不可及的幻想,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年轻人怎能不想着考公、考编?更何况,有“铁饭碗”工作的年轻人,在婚恋市场上也更有优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父母更倾向于子女找有稳定工作的另一半。
  另外,当下“学历崇拜”“名校崇拜”越来越严重,动辄只要“985”“211”院校毕业生,加上研究生扩招,学历贬值又成为趋势,很多行业、企业的学历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像经济发达的城市,招聘小学教师最低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三甲大医院招聘医生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博士研究生。这样的就业环境,逼得大学毕业生不得不继续求学,提高个人学历和毕业院校档次。
  因此,要让大学毕业生不再只盯着考研或考公,除了高校呼吁和引导外,更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全面改变职场环境、就业环境,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这既需要不断缩小民营企业员工收入、福利待遇与公务员、事业编之间的差距,增强民营企业在就业市场上的吸引力,也需要打破求职市场的学历歧视、院校歧视,让更多的非名校大学毕业生凭借个人的真才实学,可以顺利找到一份合适、心仪的工作,实现人生出彩。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