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人物的语言风采
文章字数: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成功的语言描写总会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怎样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才能写出人物的语言风采呢?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郭沫若先生认为“对话要适合于他们的身份、阶级、年龄、性别,而尽量地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语言要有鲜明的特点,要写出有特点的语言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从人物的性格、身份、修养、处境、心情、谈话目的等方面予以考虑;同时结合作者本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分析、筛选、修改,写出此时、此地、此情,这个人物要说出的“此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乘兴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接了第三句:“下它三年又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流浪汉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这样故事中有了符合人物独特身份的话语,才能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几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通过语言描写勾画着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孔乙己的一段话表明了想清白,但清白不了,又偏要争面子,可见孔乙己生活在矛盾之中。“窃书不能算偷……”这样经典的话语除了孔乙己这样的人还有谁能讲出来呢?孔乙己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恐怕也是因为有了这句台词吧!文章里像这样有表现力的语言比比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语言描写,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还有这么出名吗?
俗话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人物的不同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会使人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人物的语言虽然不多却生动而有个性,例如“我”蹲在石架上,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时“我”啼哭着说,“我下不来!”“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稚气十足的几句话,把身处险境极其恐怖的感受传达得十分准确洗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时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其实,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心底,表面上显得没关系,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把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父亲说话也结结巴巴了,嗓子也哑了,甚至“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还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而母亲先是“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话,气得哆嗦,最后竟然暴怒起来,大骂于勒是个贼,是流氓,还责怪儿子给他10个铜子的小费。所有这些描写都极为生动地揭示了这对夫妇的嫌贫爱富的心理,之所以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就是因为人物心理在语言中流露,通过语言行动的描绘使读者看到了他们的灵魂。
语言描写要体现文章描写人物的个性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正如鲁迅所说:“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
这是语言描写最基本的要求。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表现,人物语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境遇,其语言也当呈现不同的风采。我们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塑造出大千世界中各显个性的人物形象,就应避免“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个性化语言的运用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谓语言有个性,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所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精练、生动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出胡屠户的性格特征,透视出胡屠户的心灵,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出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要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平时应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不光要听清人物说话的内容,还要留心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声调、语气、习惯、用词,观察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以及动作,这样才能使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
语言描写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语调
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使人物形象逼真,更富感染力。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平铺直叙、淡而无味,人物形貌不丰,缺少血肉的充实。一般来说,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什么怎么样地说”。
《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见伤员不喝鱼汤,顿时收敛了笑容,眉毛拧成了疙瘩,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草地……”我见老班长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里巧妙借助丰富多彩的“说”,写出说话人老班长的表情,说话时伴随的动作、姿势,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对这些进行细腻的描绘,使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母亲的话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当她听到儿子说着令人心碎的话“我可活什么劲”,她是强忍着刀割般的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的挫折。“扑过来”是母亲的动作,写出了她的速度之快,表现了她保护儿子时的急切,体现了深沉的母爱。一个“抓”字体现母亲的爱坚定、执着!“忍住哭声”,说明母亲当时的内心也十分痛苦,她那时已经病入膏肓,陪伴儿子的日子已经不多,但她把这一切都埋藏在心里,独自承受着,因为她知道如果她哭了,儿子一定会更绝望、更悲伤,于是她强忍住哭声安慰、激励儿子。伟大、无私的母爱感人肺腑。
阿累的《一面》中,“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这句话通过语言描写鲁迅向“我”推荐曹靖华翻译的《铁流》,表现了他的谦虚,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作者更细致描绘了鲁迅说话时外貌上的细节:竹枝似的手指,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突出了他瘦的外貌特征;同时,还描写了他说话时的动作:递给我。使作者感受到鲁迅的关怀。所以描写语言时,还要注意描摹人物说话时的外貌、神情、动作上的细节。
鲁迅先生曾指出,有成就的作家,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用语气、声音,就不难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而“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总而言之,要想成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风采,就必须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的生活化语言,并对其加以提炼,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写出多姿多彩的人物语言,塑造出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成功的语言描写总会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怎样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才能写出人物的语言风采呢?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郭沫若先生认为“对话要适合于他们的身份、阶级、年龄、性别,而尽量地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语言要有鲜明的特点,要写出有特点的语言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从人物的性格、身份、修养、处境、心情、谈话目的等方面予以考虑;同时结合作者本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分析、筛选、修改,写出此时、此地、此情,这个人物要说出的“此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乘兴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接了第三句:“下它三年又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流浪汉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这样故事中有了符合人物独特身份的话语,才能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几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通过语言描写勾画着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孔乙己的一段话表明了想清白,但清白不了,又偏要争面子,可见孔乙己生活在矛盾之中。“窃书不能算偷……”这样经典的话语除了孔乙己这样的人还有谁能讲出来呢?孔乙己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恐怕也是因为有了这句台词吧!文章里像这样有表现力的语言比比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语言描写,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还有这么出名吗?
俗话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人物的不同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会使人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人物的语言虽然不多却生动而有个性,例如“我”蹲在石架上,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时“我”啼哭着说,“我下不来!”“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稚气十足的几句话,把身处险境极其恐怖的感受传达得十分准确洗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时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其实,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心底,表面上显得没关系,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把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父亲说话也结结巴巴了,嗓子也哑了,甚至“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还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而母亲先是“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话,气得哆嗦,最后竟然暴怒起来,大骂于勒是个贼,是流氓,还责怪儿子给他10个铜子的小费。所有这些描写都极为生动地揭示了这对夫妇的嫌贫爱富的心理,之所以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就是因为人物心理在语言中流露,通过语言行动的描绘使读者看到了他们的灵魂。
语言描写要体现文章描写人物的个性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正如鲁迅所说:“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
这是语言描写最基本的要求。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表现,人物语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境遇,其语言也当呈现不同的风采。我们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塑造出大千世界中各显个性的人物形象,就应避免“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个性化语言的运用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谓语言有个性,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所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精练、生动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出胡屠户的性格特征,透视出胡屠户的心灵,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出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要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平时应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不光要听清人物说话的内容,还要留心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声调、语气、习惯、用词,观察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以及动作,这样才能使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
语言描写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语调
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使人物形象逼真,更富感染力。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平铺直叙、淡而无味,人物形貌不丰,缺少血肉的充实。一般来说,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什么怎么样地说”。
《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见伤员不喝鱼汤,顿时收敛了笑容,眉毛拧成了疙瘩,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草地……”我见老班长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里巧妙借助丰富多彩的“说”,写出说话人老班长的表情,说话时伴随的动作、姿势,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对这些进行细腻的描绘,使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母亲的话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当她听到儿子说着令人心碎的话“我可活什么劲”,她是强忍着刀割般的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的挫折。“扑过来”是母亲的动作,写出了她的速度之快,表现了她保护儿子时的急切,体现了深沉的母爱。一个“抓”字体现母亲的爱坚定、执着!“忍住哭声”,说明母亲当时的内心也十分痛苦,她那时已经病入膏肓,陪伴儿子的日子已经不多,但她把这一切都埋藏在心里,独自承受着,因为她知道如果她哭了,儿子一定会更绝望、更悲伤,于是她强忍住哭声安慰、激励儿子。伟大、无私的母爱感人肺腑。
阿累的《一面》中,“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这句话通过语言描写鲁迅向“我”推荐曹靖华翻译的《铁流》,表现了他的谦虚,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作者更细致描绘了鲁迅说话时外貌上的细节:竹枝似的手指,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突出了他瘦的外貌特征;同时,还描写了他说话时的动作:递给我。使作者感受到鲁迅的关怀。所以描写语言时,还要注意描摹人物说话时的外貌、神情、动作上的细节。
鲁迅先生曾指出,有成就的作家,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用语气、声音,就不难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而“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总而言之,要想成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风采,就必须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的生活化语言,并对其加以提炼,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写出多姿多彩的人物语言,塑造出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