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需练好三大基本功
文章字数:
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加强思政课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是前提。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培养学生灵魂和信仰的课程,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共产主义的思想,根植于学生心灵中的。这些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感化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年龄小,阅历浅,能力弱,且喜欢听故事。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能使学生爱听要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讲故事,能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是思政课教师的一大重要基本功。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练好讲故事的技能,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讲好故事
听故事是受学生普遍欢迎的,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思政课的内容如果用故事的形式来讲给学生听,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在故事中深刻感悟文化与真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方向。
讲好优秀传统历史故事。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影响着中华儿女代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精选适合所教学生的历史故事,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讲《孔融让梨》,要把故事讲活,把让梨的崇高思想境界在故事中有力地渗透进去,从小教育学生要孝亲敬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自利。在讲历史故事时,要认真把这些故事的情节理解深刻,用通俗的儿童语言讲出来,这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基本功。
讲好中国革命红色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祖国山河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先烈的热血,每一寸土地都有一段感人的红色往事,都有一个伟大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为了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如讲《狼牙山五壮士》时,语调要抑扬顿挫,对跳崖的那一段的讲解,要讲出英勇气概,讲出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
讲好身边先进人物的故事。当地的、学生家乡身边的先进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因为是身边的人学生更容易了解他们,更觉得故事的真实可信,更容易受到影响感染,成为自觉向其学习的榜样。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故事,具有群众性、代表性、时代性等特点,贴近现代生活,更具示范力、说服力、引导力。
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在喜欢的故事中,受到感化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挖掘资源
思政课是育人课,是思想引领课,是人生规划课。一般的思政教育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高效的思政教育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使学生容易感悟。
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我们要把这些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整理出来,融入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发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如我们学校所在的村叫如华村,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陆如华同志所命名的,思政课教师深入走访老同志,了解陆如华的英雄事迹,翻阅查找关于陆如华烈士的相关事迹材料,然后整理成思政课的教学材料。人与事都是学生家乡当地的,学生感到真实,容易接受,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挖掘当地时代榜样资源。当前,一些学生盲目追星,把一些“网红”“明星”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当成他们心中的偶像,其人生缺少信仰,缺少理想目标,金钱迷失了成长的方向。引领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树立起人生远大的理想目标是思政课的一大任务。如学校所在村有一位军人,在部队刻苦训练,技术过硬,在抗洪抢险中不顾个人安危,表现非常英勇,荣获了军功。思政课教师得知他回乡探亲,就及时与他家人联系,邀请他到校为学生上一堂思政课,讲述他在部队成长的经历。
挖掘当地社会实践资源。社会是一个思政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社会实践资源,引领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如学校所在社区有一便民健身活动场所,思政课教师就组织学生定期去打扫卫生,维护健身器材。在农村农忙季节,就带领学生去帮助那些无劳动力家庭收种作物,还组织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植树、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
社会资源是教育的基础,挖掘良好的思政教育资源,才能保证有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与途径是提高思政育人效果的一大关键因素,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来适合学生、适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现代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变革。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让思政教育教学活起来。如对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简史》教育时,讲中国共产党的缔造,凭口头讲解,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多数学生感受不到中国共产党缔造者的伟大,以及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不怕牺牲的精神。把现代智能技术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来,就能使思政课活起来,在教授《中国共产党简史》内容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历史素材的影片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感悟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和革命情怀。
善于运用纪念场馆开展教育。纪念馆教育资源丰富,是一部活教材。每一个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历史,有文物的收藏、文字的记录等,这些都是极佳的教育资源,因此,纪念馆是学生社会教育的大课堂,是大思政课的重要基地。我们必须要用好纪念馆这本活教材,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可以结合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清明节、国庆节等。
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优秀传统文化,有党史,有新中国发展史,还有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模范人物,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手段需要丰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育内容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施教。中小学生在学习中最喜欢进行互动,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互动的环节,多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多用一些案例来引领学生,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在探究中感悟、在讨论中提升,逐步形成理想信仰,培育爱国情怀,构筑自己的远大目标与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和督促思政课教师练好讲故事、挖掘资源、创新教学三大基本功,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和素养的基础,也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效果的关键,是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讲好故事
听故事是受学生普遍欢迎的,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思政课的内容如果用故事的形式来讲给学生听,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在故事中深刻感悟文化与真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方向。
讲好优秀传统历史故事。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影响着中华儿女代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精选适合所教学生的历史故事,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讲《孔融让梨》,要把故事讲活,把让梨的崇高思想境界在故事中有力地渗透进去,从小教育学生要孝亲敬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自利。在讲历史故事时,要认真把这些故事的情节理解深刻,用通俗的儿童语言讲出来,这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基本功。
讲好中国革命红色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祖国山河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先烈的热血,每一寸土地都有一段感人的红色往事,都有一个伟大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为了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如讲《狼牙山五壮士》时,语调要抑扬顿挫,对跳崖的那一段的讲解,要讲出英勇气概,讲出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
讲好身边先进人物的故事。当地的、学生家乡身边的先进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因为是身边的人学生更容易了解他们,更觉得故事的真实可信,更容易受到影响感染,成为自觉向其学习的榜样。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故事,具有群众性、代表性、时代性等特点,贴近现代生活,更具示范力、说服力、引导力。
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在喜欢的故事中,受到感化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挖掘资源
思政课是育人课,是思想引领课,是人生规划课。一般的思政教育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高效的思政教育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使学生容易感悟。
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我们要把这些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整理出来,融入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发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如我们学校所在的村叫如华村,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陆如华同志所命名的,思政课教师深入走访老同志,了解陆如华的英雄事迹,翻阅查找关于陆如华烈士的相关事迹材料,然后整理成思政课的教学材料。人与事都是学生家乡当地的,学生感到真实,容易接受,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挖掘当地时代榜样资源。当前,一些学生盲目追星,把一些“网红”“明星”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当成他们心中的偶像,其人生缺少信仰,缺少理想目标,金钱迷失了成长的方向。引领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树立起人生远大的理想目标是思政课的一大任务。如学校所在村有一位军人,在部队刻苦训练,技术过硬,在抗洪抢险中不顾个人安危,表现非常英勇,荣获了军功。思政课教师得知他回乡探亲,就及时与他家人联系,邀请他到校为学生上一堂思政课,讲述他在部队成长的经历。
挖掘当地社会实践资源。社会是一个思政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社会实践资源,引领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如学校所在社区有一便民健身活动场所,思政课教师就组织学生定期去打扫卫生,维护健身器材。在农村农忙季节,就带领学生去帮助那些无劳动力家庭收种作物,还组织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植树、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
社会资源是教育的基础,挖掘良好的思政教育资源,才能保证有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与途径是提高思政育人效果的一大关键因素,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来适合学生、适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现代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变革。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让思政教育教学活起来。如对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简史》教育时,讲中国共产党的缔造,凭口头讲解,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多数学生感受不到中国共产党缔造者的伟大,以及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不怕牺牲的精神。把现代智能技术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来,就能使思政课活起来,在教授《中国共产党简史》内容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历史素材的影片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感悟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和革命情怀。
善于运用纪念场馆开展教育。纪念馆教育资源丰富,是一部活教材。每一个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历史,有文物的收藏、文字的记录等,这些都是极佳的教育资源,因此,纪念馆是学生社会教育的大课堂,是大思政课的重要基地。我们必须要用好纪念馆这本活教材,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可以结合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清明节、国庆节等。
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优秀传统文化,有党史,有新中国发展史,还有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模范人物,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手段需要丰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育内容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施教。中小学生在学习中最喜欢进行互动,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互动的环节,多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多用一些案例来引领学生,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在探究中感悟、在讨论中提升,逐步形成理想信仰,培育爱国情怀,构筑自己的远大目标与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和督促思政课教师练好讲故事、挖掘资源、创新教学三大基本功,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和素养的基础,也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效果的关键,是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