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忏悔录》中的品质
文章字数:

学忏悔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来看外面的美丽的世界,而审视内心的眼睛就是一颗忏悔的心。
《忏悔录》其实就是回忆录。大多数人写回忆录,总是扬长避短,只提及自己最荣耀的事,永远不说自己的过错。但卢梭却不是这样,他把自己所有做过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都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交给读者来评判。卢梭不仅写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还写了自己一生做的上不来台面的事情,如做学徒时的小偷小摸行为,内心见不得人的想法,诬陷他人的罪恶等。正是因为这惊人的真实性,使《忏悔录》成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绝世著作。
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忏悔精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只有自我反思,自我忏悔,才能找出错误,然后改正,最后整个人变得越来越优秀。
学正义
儒家推崇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义,就是指公平正义,坚守原则。
古语有云:“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义,本来的意思是适宜,是指一个社会里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这个准则就是通过法律来体现的,所以,“义”后来引申为公平正义,坚守原则。
就像卢梭在隐庐隐居的时候,交到了一个朋友——格里姆。这家伙可是个小人。他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对卢梭仁至义尽,但背后却总是跟卢梭亲近的人说卢梭的坏话,最终让公众失去对卢梭的尊敬。卢梭却并没有因为格里姆如此对他,而落井下石,这也恰恰体现了卢梭的“义”。
卢梭生平最不愿巴结权贵,向恶人低头。这也是卢梭成为启蒙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原因。
“义”就是人心中的一把尺,有了这把尺,我们才能规规矩矩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学自强
卢梭在遭受到他最爱的“妈妈”——德·瓦朗夫人的冷遇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开始发奋自学。经过长期的磨难,他获得了广博的学识,具备了深厚的素养,开始在音乐、戏剧,尤其是文学方面崭露头角。
书中写道:“卑鄙的情感只能支配弱者,而对强者起不了多大作用。”确实如此,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轻生,应该勇敢面对,让自己的内心强大。
书中导学的一句话让我很受益,我也送给你:“当你自负清高、自命不凡时,看看《忏悔录》,它会让你为自己的缺点和渺小而羞愧不已;当你无奈自卑而无所适从时,看看《忏悔录》,它会让你发现自己芳香高贵的品质,从而为自己所具备的闪光之处心存慰藉。”
准格尔旗第九中学初三(2)班 孙宇涵
指导老师 蔺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