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时间观念,巧记历史年代
文章字数:
对历史时序的掌握不仅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测量的目标,掌握时间知识是学习好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和保证。记忆年代令许多同学头疼,但又不得不记。那怎么办呢?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易记而难忘,对此,我探索出一些方法,敬陈管见。
加强时间意识,培养“时空观念”
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在历史学习中,如果没有时间意识,我们就会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纠缠不清,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迷失方向。因此,“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素养之一,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为培养时间意识、时空观念,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尽可能用时序法展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知识体系,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如整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线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历史小专题,并作为作业考核;可以刻意地进行历史时间训练,例如让学生完成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历史阶段特征概括、历史时空的作文等。让学生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注重时间表达,学会“整理历史”
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的整体性认识,也就是要学会整理历史知识。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整理”:第一,知道时间表达的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过去。如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还有分期方式,如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冷战时期等。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时间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相联系的。第二,用时序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框架下,认识史事的来龙去脉。第三,理解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归纳本阶段的基本特征,再从历史阶段特征回忆反映这些特征的历史事实。
重视历史年表,梳理“历史经纬”
年表的编制有许多种,例如:历史大事年表。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按照时间顺序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这可以培养我们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表可分为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等。专门大事年表,又可分为历朝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等。再如,历史阶段年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我们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巧用推理联想,掌握“年代脉络”
历史年代巧记可以用推理法,因为历史事件、现象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记住一个历史年代,可以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一般有前推法、后推法、双推法等。例如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当然,记忆历史年代也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分组联想、中介联想、巧合联想、反思联想等。一些基本历史年代还可以作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的其他年代。比如世界史“开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个年代,关键在抓住哥伦布航海时间。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亚士出海;五年后,1497年,达伽马出海。迪亚士与达伽马刚好差10年。至于麦哲伦,记住1519年就行了。于是以哥伦布为桥梁,可记住这个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
运用科学方法,打造“记忆达人”
要记好历史年代,要讲求记忆方法,其原则是:重要年代具体记,一般年代大概记,年代框架形成后,再用方法来巧记。
同年归类法: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如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共和党林肯当选总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德国分裂;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签字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等。
周年纪念法:运用周年纪念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例如与“0”有关的周年,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2000年,美、日、法、德、英、中等国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等。
年代顺序法:历史的发展顺序是用时间来表示的,根据历史活动时间的更替去记忆,称为年代顺序记忆法。例如鸦片战争,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1841年三元里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循序渐进性的学习原则。
因果关系法:依据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例如:要记党的成立是1921年,就要把这个时间与当时国内外大事相联系,找出前因后果。党成立前的大事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0年,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党成立。党成立后的大事有:1922—1923年,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中外对照表格法:这种表以年代为“经”,以同列的不同国家或不同的史实为“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便于学生作横向或纵向比较,可培养学生同期性的时间概念,也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年代的差距或变化。
年代颠倒法:根据两个历史年代中某些数字颠倒的特点进行记忆的方式,一般有首部颠倒法、尾部颠倒法、首尾颠倒法等形式。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1798年罗马共和国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历史年代特征法:有些历史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比较容易记住。例如,自然数排列法: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年代叠加法: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这四个年代不仅相连,而且都是在10月。双位数重复法: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数列巧合法:例如持续10年,国共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也称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56年—1966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当然还有首部相同、尾部相同、首尾相同等形式。整数结尾法:整百法。例如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末尾都是0。
总之,除上述方法外,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如坐标记忆法、历史分期法、网络记忆法、事件名称记忆法(有些事件以年代命名,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时间轴记忆法等。只要在记忆的规律指导下,注意历史学科的具体特点,抓住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化整为零,化块为面,化面为线,点线结合,纵横交织,去理解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就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加强时间意识,培养“时空观念”
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在历史学习中,如果没有时间意识,我们就会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纠缠不清,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迷失方向。因此,“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素养之一,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为培养时间意识、时空观念,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尽可能用时序法展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知识体系,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如整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线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历史小专题,并作为作业考核;可以刻意地进行历史时间训练,例如让学生完成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历史阶段特征概括、历史时空的作文等。让学生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注重时间表达,学会“整理历史”
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的整体性认识,也就是要学会整理历史知识。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整理”:第一,知道时间表达的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过去。如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还有分期方式,如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冷战时期等。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时间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相联系的。第二,用时序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框架下,认识史事的来龙去脉。第三,理解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归纳本阶段的基本特征,再从历史阶段特征回忆反映这些特征的历史事实。
重视历史年表,梳理“历史经纬”
年表的编制有许多种,例如:历史大事年表。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按照时间顺序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这可以培养我们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表可分为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等。专门大事年表,又可分为历朝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等。再如,历史阶段年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我们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巧用推理联想,掌握“年代脉络”
历史年代巧记可以用推理法,因为历史事件、现象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记住一个历史年代,可以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一般有前推法、后推法、双推法等。例如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当然,记忆历史年代也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分组联想、中介联想、巧合联想、反思联想等。一些基本历史年代还可以作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的其他年代。比如世界史“开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个年代,关键在抓住哥伦布航海时间。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亚士出海;五年后,1497年,达伽马出海。迪亚士与达伽马刚好差10年。至于麦哲伦,记住1519年就行了。于是以哥伦布为桥梁,可记住这个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
运用科学方法,打造“记忆达人”
要记好历史年代,要讲求记忆方法,其原则是:重要年代具体记,一般年代大概记,年代框架形成后,再用方法来巧记。
同年归类法: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如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共和党林肯当选总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德国分裂;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签字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等。
周年纪念法:运用周年纪念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例如与“0”有关的周年,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2000年,美、日、法、德、英、中等国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等。
年代顺序法:历史的发展顺序是用时间来表示的,根据历史活动时间的更替去记忆,称为年代顺序记忆法。例如鸦片战争,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1841年三元里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循序渐进性的学习原则。
因果关系法:依据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例如:要记党的成立是1921年,就要把这个时间与当时国内外大事相联系,找出前因后果。党成立前的大事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0年,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党成立。党成立后的大事有:1922—1923年,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中外对照表格法:这种表以年代为“经”,以同列的不同国家或不同的史实为“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便于学生作横向或纵向比较,可培养学生同期性的时间概念,也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年代的差距或变化。

年代颠倒法:根据两个历史年代中某些数字颠倒的特点进行记忆的方式,一般有首部颠倒法、尾部颠倒法、首尾颠倒法等形式。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1798年罗马共和国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历史年代特征法:有些历史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比较容易记住。例如,自然数排列法: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年代叠加法: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这四个年代不仅相连,而且都是在10月。双位数重复法: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数列巧合法:例如持续10年,国共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也称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56年—1966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当然还有首部相同、尾部相同、首尾相同等形式。整数结尾法:整百法。例如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末尾都是0。
总之,除上述方法外,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如坐标记忆法、历史分期法、网络记忆法、事件名称记忆法(有些事件以年代命名,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时间轴记忆法等。只要在记忆的规律指导下,注意历史学科的具体特点,抓住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化整为零,化块为面,化面为线,点线结合,纵横交织,去理解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就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