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未必为实
文章字数:
俗话说“眼见为实”,然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眼见却未必为实。
去年九月,单位新来了一位同事,性格活泼开朗,因为我 们两个年纪 差不多,爱好也相似,所以共同话题比较多。我也觉得彼此投缘,就经常和他一起到饭堂吃 饭 ,有说有 笑的。偶尔还会互相分享家乡特产,闲谈一些单位的事情,甚至还互相吐槽过公司其他人有什么恶行之类的,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有天我看到他在加班,我没有上前打扰他,只是给他发了微信开玩笑说:“你最近看着憔悴了,黑眼圈快跟我一样了,我最近也在加班,真的太累了。”我本意是想提醒他要注意照顾自己,不料他回复了一句:“别一跟我说话就传递负能量,我会很讨厌你的。”我愕然,因为之前他也常常向我吐槽,还说吐槽可以减压。
看到他的回复,我只能用“哈哈”来掩饰我隔着屏幕的尴尬,并回复“不传播了,你最厉害,加油吧。”结果他一改常态,又回复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你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却把负面情绪都倒给我,影响我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导致我对这个单位和人有了错误的判断。每次一跟我说话就‘倒垃圾’,以至于我现在特别不愿意跟你说话。”当时我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勉强回复:“对不起,给你造成困扰了。”后来我才知道可能是因为他看到我经常帮领导干活,最后单位给了我一个“优秀”奖而他没有的缘故。
之后我们便成了关系普通的同事,一直没怎么说话。有朋友为我感到遗憾,认为他是个不错的人,让我不要计较。我不以为然地笑了,他不曾想过他所谓的“我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只是因为我常常被领导使唤加班,我也是迫于无奈。
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自己认为的,将眼见的表象当作了真相。很多时候,我们对“眼见为实”深信不疑,不承想,我们目之所及是很有限的,事情也许不是我们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那样,真相不仅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更要用心去寻找。
去年九月,单位新来了一位同事,性格活泼开朗,因为我 们两个年纪 差不多,爱好也相似,所以共同话题比较多。我也觉得彼此投缘,就经常和他一起到饭堂吃 饭 ,有说有 笑的。偶尔还会互相分享家乡特产,闲谈一些单位的事情,甚至还互相吐槽过公司其他人有什么恶行之类的,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有天我看到他在加班,我没有上前打扰他,只是给他发了微信开玩笑说:“你最近看着憔悴了,黑眼圈快跟我一样了,我最近也在加班,真的太累了。”我本意是想提醒他要注意照顾自己,不料他回复了一句:“别一跟我说话就传递负能量,我会很讨厌你的。”我愕然,因为之前他也常常向我吐槽,还说吐槽可以减压。
看到他的回复,我只能用“哈哈”来掩饰我隔着屏幕的尴尬,并回复“不传播了,你最厉害,加油吧。”结果他一改常态,又回复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你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却把负面情绪都倒给我,影响我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导致我对这个单位和人有了错误的判断。每次一跟我说话就‘倒垃圾’,以至于我现在特别不愿意跟你说话。”当时我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勉强回复:“对不起,给你造成困扰了。”后来我才知道可能是因为他看到我经常帮领导干活,最后单位给了我一个“优秀”奖而他没有的缘故。
之后我们便成了关系普通的同事,一直没怎么说话。有朋友为我感到遗憾,认为他是个不错的人,让我不要计较。我不以为然地笑了,他不曾想过他所谓的“我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只是因为我常常被领导使唤加班,我也是迫于无奈。
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自己认为的,将眼见的表象当作了真相。很多时候,我们对“眼见为实”深信不疑,不承想,我们目之所及是很有限的,事情也许不是我们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那样,真相不仅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更要用心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