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拼搏·坚韧
文章字数:
□孔祥娜
人们把1970年至1979年出生的这一代人叫“70后”,70后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很多。记者访谈的众多70后自考者,尽管经历不同、性情迥异,但无一例外都从内到外散发着一股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坚韧不拔的劲儿。
自强:70后自考者的精神底色
现任陕西友联国际旅行社常务副总经理的杨海鹏拥有西安交大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历背景,他在谈到自己的自考经历时,仍然感触很深。
“初中毕业时,有两个选择:一是读中专,二是读高中再考大学。老妈说,如果你读中专,等小鹏(弟)高中毕业时,你就参加工作了,可以和家里一起供他上大学。不然,你们两个人同时上大学,我们供不起。”杨海鹏说,“那是我14岁就要做的选择。”
作为家中长子,为了弟弟有机会读大学,杨海鹏其实没有真正选择的机会,最终,他报考了中专。但是,杨海鹏并没有向现实低头,读中专第二年,杨海鹏便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中专毕业的同时,他也拿到了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工作一段时间后,杨海鹏又在西安交大完成了硕士学习并取得经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美国阿灵顿大学硕士文凭。
回首自考,杨海鹏认为自考让他拥有的最大收获,是学习能力的自我塑造。“从业二十多年来,换了不少岗位。不同岗位有不同要求,产品、技术、管理、市场、政策都需要不断学习。靠学校学的那点儿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唯有终身学习态度,坚持自我的精神,才能游刃有余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岗位,从而扎实地取得好成绩,踏实地获得新进步。”杨海鹏说。
提起自学考试,始终是白九库求学生涯里一段难忘的记忆。1994年考上中专的白九库,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加入了自考大军,从此开始了漫漫自考路。
白九库记忆最深的是,每次自考前,晚上10点教室熄灯后,一个人躲在学校锅炉房借灯看书的情景。“那是我青少年时期的常态。”白九库说,“用功比学习学校课程要大得多,好在好多课程与学校课程内容趋同,毕业时同步取得了自考大专证。这考证速度在同学中算是中游水平。接着,继续报考本科。考过三门后由于工作繁忙和高数艰涩,停了好多年。2011年,又拾起来重考,几经反复,几多坚持,终于在2014年上半年取得了本科毕业证,算是走完了自考之路。”
自考给了白九库那代人一条成长成才的进修通道,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后来,白九库又通过自学取得了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在职研究生学历。目前,他在一家大型国企集团任财务部长。
拼搏:70后自考者的人生信仰
王子恒,做过“校园歌手”,做过记者,还做过老板,是记者访谈的自考者中,人生色彩比较“丰富”的人物之一了。
提起“自考”,王子恒掐指一算说:“竟是27年前的事了。”不由一阵感慨。对“独具个人烙印”且“充满乐趣”的自考之路,王子恒一口气“大珠小珠落玉盘”地完整讲述下来。
“1994年我考上了西安市财政会计学校。基于当初所有中专生都明白的原因,我和同学们很快融入自考大军。那时中专院校流行准军事化管理,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一到晚上10点就强制熄灯并有学生会干部组织检查。没在床位上就寝的学生会被记名并受到严厉批评,但参加自考则拥有‘豁免权’。手捧自考书籍仿佛拿着特别通行证,我们堂而皇之走出漆黑的宿舍,聚集到楼道、水房、路边等有公共照明的地方自修。对年少的我们而言,自考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一个‘自’字,那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我们可以手捧自考教材,目不斜视,“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可以在看书间隙,三五成群侃大山,从人生理想聊到趣味笑话,话题转换顺畅丝滑毫无违和感。”
当谈到何以用“自考如歌”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段经历时,王子恒笑了笑,“我是当时所谓的‘校园歌手’,经常被怂恿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里‘发布’自己的原创作品。唱的次数多了,大家都听熟了。有一次先是我唱,接着不断有声音汇入,终于成了一群人的大合唱,借灯光发愤夜读的自考岁月,歌声悠悠。长期的自考训练让我拥有了良好的自学能力,1988年高考我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摄影专业。2001年通过笔试、面试,进入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了一名记者 。2008年又担任了《新视觉》版责任编辑。2009年,辞职创立了婚纱设计公司,品牌参与2010年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嘉宾礼服设计。设计的作品还参与很多影视剧,如电影《富春山居图》、电视剧《爱情回来了》等。无需回首,自考如歌,且融入我的生命里。”
坚韧:70后自考者的内化品性
苏敏禄回想起29年前初进西安市财政会计学校大门时的情景,一脸的欣慰。“那时热心的学哥、学姐们就告诉我,大家都参加自考,中专升大专,前几届毕业的学哥、学姐们,有的都考上研究生了。”苏敏禄说。
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苏敏禄也参加了自学考试。据苏敏禄回忆,当时同学们除了学校课程,又自觉增加学习时间。夜深研讨、小树林复习,成立学习小组以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虽然辛苦,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更融洽与紧密。苏敏禄和他的同学们相继都取得了大专毕业证,有的同学在中专毕业前就取得了大学本科毕业证。自考让他们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地走向了社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苏敏禄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岗位、工种,以及由普通职员升任集团财务总监,这些经历让他越发地认识到:人们无时无刻不需要“自学、互学”新知识!而这种品质都归功于当初自学考试时付出和收获的宝贵经历。
今年44 岁的高涛,是一名事业单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94年通过自考,不仅使我实现了自我价值,如今更一直坚持和习惯了自学。”高涛说。
因工作的需要,高涛经常写公文,也养成了写作的爱好,因此业余时间他喜欢一个人泡在图书馆,读书写作。对于自学考试的经历,高涛和苏敏禄大抵相同,因此,高涛对自学考试带给他的人格品性的锻炼强调得更加多些。
“回看自考,我最大的收获是不仅拿到了本科文凭,更由于自考丰富了人生,遇见了很多美好。”高涛说。
所以,除了坚持自己喜爱的写作,出版了散文合集《日月翘望》、自选集《半径之旅》等,高涛更热衷创办“小作家公益课堂”。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他自学了50余种中、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并考取了全国中级“心理社工”证书,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变得“爱阅读,快乐写”。
“未来的我将继续坚持自学,提升自身素养,努力让更多孩子发芽破土、开花结果。”高涛说。
自学考试刻印在70后自考者骨子里的优秀品格远不止以上这些,自强、拼搏、坚韧共同构建了这一代自考者的精神坐标。
人们把1970年至1979年出生的这一代人叫“70后”,70后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很多。记者访谈的众多70后自考者,尽管经历不同、性情迥异,但无一例外都从内到外散发着一股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坚韧不拔的劲儿。
自强:70后自考者的精神底色
现任陕西友联国际旅行社常务副总经理的杨海鹏拥有西安交大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历背景,他在谈到自己的自考经历时,仍然感触很深。
“初中毕业时,有两个选择:一是读中专,二是读高中再考大学。老妈说,如果你读中专,等小鹏(弟)高中毕业时,你就参加工作了,可以和家里一起供他上大学。不然,你们两个人同时上大学,我们供不起。”杨海鹏说,“那是我14岁就要做的选择。”
作为家中长子,为了弟弟有机会读大学,杨海鹏其实没有真正选择的机会,最终,他报考了中专。但是,杨海鹏并没有向现实低头,读中专第二年,杨海鹏便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中专毕业的同时,他也拿到了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工作一段时间后,杨海鹏又在西安交大完成了硕士学习并取得经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美国阿灵顿大学硕士文凭。
回首自考,杨海鹏认为自考让他拥有的最大收获,是学习能力的自我塑造。“从业二十多年来,换了不少岗位。不同岗位有不同要求,产品、技术、管理、市场、政策都需要不断学习。靠学校学的那点儿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唯有终身学习态度,坚持自我的精神,才能游刃有余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岗位,从而扎实地取得好成绩,踏实地获得新进步。”杨海鹏说。
提起自学考试,始终是白九库求学生涯里一段难忘的记忆。1994年考上中专的白九库,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加入了自考大军,从此开始了漫漫自考路。
白九库记忆最深的是,每次自考前,晚上10点教室熄灯后,一个人躲在学校锅炉房借灯看书的情景。“那是我青少年时期的常态。”白九库说,“用功比学习学校课程要大得多,好在好多课程与学校课程内容趋同,毕业时同步取得了自考大专证。这考证速度在同学中算是中游水平。接着,继续报考本科。考过三门后由于工作繁忙和高数艰涩,停了好多年。2011年,又拾起来重考,几经反复,几多坚持,终于在2014年上半年取得了本科毕业证,算是走完了自考之路。”
自考给了白九库那代人一条成长成才的进修通道,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后来,白九库又通过自学取得了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在职研究生学历。目前,他在一家大型国企集团任财务部长。
拼搏:70后自考者的人生信仰
王子恒,做过“校园歌手”,做过记者,还做过老板,是记者访谈的自考者中,人生色彩比较“丰富”的人物之一了。
提起“自考”,王子恒掐指一算说:“竟是27年前的事了。”不由一阵感慨。对“独具个人烙印”且“充满乐趣”的自考之路,王子恒一口气“大珠小珠落玉盘”地完整讲述下来。
“1994年我考上了西安市财政会计学校。基于当初所有中专生都明白的原因,我和同学们很快融入自考大军。那时中专院校流行准军事化管理,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一到晚上10点就强制熄灯并有学生会干部组织检查。没在床位上就寝的学生会被记名并受到严厉批评,但参加自考则拥有‘豁免权’。手捧自考书籍仿佛拿着特别通行证,我们堂而皇之走出漆黑的宿舍,聚集到楼道、水房、路边等有公共照明的地方自修。对年少的我们而言,自考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一个‘自’字,那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我们可以手捧自考教材,目不斜视,“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可以在看书间隙,三五成群侃大山,从人生理想聊到趣味笑话,话题转换顺畅丝滑毫无违和感。”
当谈到何以用“自考如歌”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段经历时,王子恒笑了笑,“我是当时所谓的‘校园歌手’,经常被怂恿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里‘发布’自己的原创作品。唱的次数多了,大家都听熟了。有一次先是我唱,接着不断有声音汇入,终于成了一群人的大合唱,借灯光发愤夜读的自考岁月,歌声悠悠。长期的自考训练让我拥有了良好的自学能力,1988年高考我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摄影专业。2001年通过笔试、面试,进入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了一名记者 。2008年又担任了《新视觉》版责任编辑。2009年,辞职创立了婚纱设计公司,品牌参与2010年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嘉宾礼服设计。设计的作品还参与很多影视剧,如电影《富春山居图》、电视剧《爱情回来了》等。无需回首,自考如歌,且融入我的生命里。”
坚韧:70后自考者的内化品性
苏敏禄回想起29年前初进西安市财政会计学校大门时的情景,一脸的欣慰。“那时热心的学哥、学姐们就告诉我,大家都参加自考,中专升大专,前几届毕业的学哥、学姐们,有的都考上研究生了。”苏敏禄说。
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苏敏禄也参加了自学考试。据苏敏禄回忆,当时同学们除了学校课程,又自觉增加学习时间。夜深研讨、小树林复习,成立学习小组以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虽然辛苦,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更融洽与紧密。苏敏禄和他的同学们相继都取得了大专毕业证,有的同学在中专毕业前就取得了大学本科毕业证。自考让他们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地走向了社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苏敏禄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岗位、工种,以及由普通职员升任集团财务总监,这些经历让他越发地认识到:人们无时无刻不需要“自学、互学”新知识!而这种品质都归功于当初自学考试时付出和收获的宝贵经历。
今年44 岁的高涛,是一名事业单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94年通过自考,不仅使我实现了自我价值,如今更一直坚持和习惯了自学。”高涛说。
因工作的需要,高涛经常写公文,也养成了写作的爱好,因此业余时间他喜欢一个人泡在图书馆,读书写作。对于自学考试的经历,高涛和苏敏禄大抵相同,因此,高涛对自学考试带给他的人格品性的锻炼强调得更加多些。
“回看自考,我最大的收获是不仅拿到了本科文凭,更由于自考丰富了人生,遇见了很多美好。”高涛说。
所以,除了坚持自己喜爱的写作,出版了散文合集《日月翘望》、自选集《半径之旅》等,高涛更热衷创办“小作家公益课堂”。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他自学了50余种中、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并考取了全国中级“心理社工”证书,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变得“爱阅读,快乐写”。
“未来的我将继续坚持自学,提升自身素养,努力让更多孩子发芽破土、开花结果。”高涛说。
自学考试刻印在70后自考者骨子里的优秀品格远不止以上这些,自强、拼搏、坚韧共同构建了这一代自考者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