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沉默的父爱
文章字数:
  父亲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平时总是板着脸,从不多言多语。年少时,我总羡慕别的同学可以跟自己的父亲谈笑风生,如朋友般亲密无间。而父亲的爱永远是沉默的,但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一生。
  父亲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做过许多工作——开过货车、卖过液化气,也经营过小饭馆。他最终成了一个小小的包工头,凭借自己艰辛的付出支撑着整个家庭。我曾从家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看过父亲年轻时的模样,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瘦瘦高高的身材,面容清秀儒雅,那是何等英姿飒爽。
  从小学到高中,我与父亲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寥寥。他长期在外奔波,而我呢,每天也在书山题海中来回穿梭。我时常想,如果我的高中生活用披星戴月形容,那么,父亲的生活又该是怎样呢?披在他肩上的也许总是一层层薄薄的灰尘,以及因羁旅而生发的思归之情。我一直以为,过惯“相见稀,相忆久”日子的我,与父亲的关系会随着时光的流转变得疏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高二上学期期末时,带着放假的喜悦,我收拾完东西准备回家。由于书本等行李较多,身体一向柔弱的我显得左支右绌,便独自到电话亭里给母亲打电话,希望她能来学校帮我搬书。母亲却说她正在做饭,让我给休假在家的父亲打电话。鉴于往昔与父亲沟通不畅的数次经历,我的内心有些畏惧,便坚持让母亲前来。眼看后面排队的同学已经生出不满,我鼓足勇气,颇为忐忑地拨打了那个烂熟于心却不常拨打的号码。两声回铃音后,电话接通了,我期待地问道:“爸,您能否来学校帮我搬下书?”听到他半天不吭声,我失望地说:“要是不能来就算了,我自己也可以!”随后,话筒里传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父亲在电话里嘱咐我在学校多等一会儿,并且答应亲自前来。听罢,我有些暗喜。
  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便出现在了教室门口,手中推着一个车子。我透过教室里的窗子望去,发现一位略显疲态、步履缓慢的中年男子映现于眼帘。他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了,皱纹爬上了额头,两鬓出现了少许白发,双手也变得粗糙。当岁月的刻刀在父亲的身上留下种种痕迹时,我的心头更添了几分酸楚和无奈。
  回家路上,我和他交流了我的住校生活。他扛着箱子走在前头,背影也许并不伟岸,却温情而有力,朦胧而久远。
  人生航程中,有快乐、有酸楚,会收获硕果、会经历坎坷。人们都喜欢歌颂母爱的伟大,却忽略了默默付出的父亲。然而,蓦然回首,我才发现,父亲的目光与厚爱一直伴随着我,默默无闻,沉潜坚毅……
   湖北医药学院大一 唐堉航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